販賣出生證,應是被拐兒童的“福音”!
為何“打拐”,能如“反腐”那般困難重重?随着“販賣出生證”事件的曝光,症結現已大白于天下了。都有“潛規則”,都有内應,都有關鍵部門和有實權者打掩護,相協助。
試想一下,倘若沒有《出生證明》,這一“萬證之源”,短期内孩子上不了戶口,上不了學,此後的人生路,更是在中國這個證件大國裡,根本無立錐之地,寸步難行,淪為“黑戶”,與盲流、賤民無二。買孩子的一方家裡再有礦、再盼子心切,這種即享受不到後繼有人的“紅利”,又會給自己帶來無盡麻煩和困擾的局面,誰也樂見不了,承受不起。
那麼,自然而然,就不會動“買孩子”的念頭,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沒有了“市場”,拐賣兒童這一勾當,也應就此趨于了絕迹。
可不料,正如所曝光的那樣,關鍵部門、實權人物在這一環節顯現了,想人販子之所想,急人販子之所急,力挽狂瀾,切實可行地解決了,這一影響人販子職業生涯的緻命難題,為“拐賣人口”事業的暢通無阻保駕護航,使其走上了一條“屢禁不止”的發展高速路,成功地為中國社會增添了一大頑疾。
說到“屢禁不止”,也是細思極恐的。打拐,即便沒有苦思冥想,深入研判,能設想到“那麼多兒童被賣掉後,他們是怎麼被‘洗白’,是怎麼成為一個與買者有血親,或是合法關系的正常身份者的?”這一層面的問題,應該是不難的。
倘若從此處嚴加防範,就算打不盡人販子,救不回苦孩子,最起碼也能斬斷這一勾當的命根子。然而,自始至終的“打拐”,對于這一顯而易見的内幕,卻遲遲未見揭露,最後卻是由平民百姓調查、公布出來的。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涉事醫院内景
幾乎每年兩會,總有人大代表為民請願——鑒于拐賣兒童之猖獗,建議在每個嬰兒出生時,采集其DNA及指紋,建立生理檔案、信息庫。即助力“打拐”,又保證兒童被解救後,精準地找到家人。
遺憾的是,雖然這一技術已在當今爐火純青,卻遭“屢提屢拒”。但願,幾個月後的“兩會”,能以此為契機,沖破阻力,傳來好消息,為根治“拐賣”頑疾,邁出一大步!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