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門兒

鄭重聲明: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今天是大年初三,串門兒的日子。

小的時候,每逢這一天都會跟着大人,提着大包小包走親戚。

我們到達親戚家,要給親戚拜年。我小時候嘴特甜,叔叔大爺大媽叫個不停,可是我的小哥就慘了,他不愛說話,總被媽媽訓。

親戚會準備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招待我們。大人們喝酒聊天,我們小孩子就湊到一起玩兒。

實在的親戚會給壓歲錢,但那時家家戶戶都比較窮,所以我也沒太有印象,親戚都給了多少錢。

隻記得吃完飯往回走的時候,親戚會換一些禮物讓帶回來。

他們的觀點是,大過年的,到哪兒都不能空手。所以這些串門的禮物就在各家之間流轉。

今天你帶來一箱飲料和啤酒,回去可能就會換成一箱奶和一箱水果。就這樣,換來換去。

當然,也有串門的親戚不留下吃飯的。他們會放下禮物,聊會天,就走了。

我結婚後,每逢大年初三,就是回娘家的日子。帶着孩子和老公,再帶上一些禮物,回娘家。

媽媽會早早地盼着,并準備好各種好吃的東西招待我們。

我們回去一百會住上幾天。在這幾天裡,會到自家親戚家串門兒。

喝酒、打牌、聊天,很是熱鬧。姥姥也是親不夠外孫女,領着去商店買好吃的。

那時,當街還有扭秧歌的,我們也會去看秧歌。小孩子喜歡學大人樣兒,也會跟着秧歌隊扭起來。

不過,以前的秧歌隊裡有踩高跷的,為避免被踩到,我們都得把孩子看緊了。

小孩子特别喜歡看豬八戒的扮相,那扮演者也特别喜歡逗小孩子們,追着小孩子揮舞釘耙,小孩子吓得東躲西藏。

老人們特别喜歡看跑旱船的扮相。他們扭起來真像是在劃船呢。

還有大頭娃娃,各種形狀的大頭娃娃跟着秧歌隊蹦蹦跳跳的。

秧歌隊也不是白扭的,他們往往是給有頭有臉的人家,或者是買賣人家扭秧歌。扭完秧歌,這些人是要給賞錢的。其他老百姓就賺個心裡樂呵。

别看這扭秧歌技術含量不高,但有些老頭老太太扭得比年輕人好呢。

老太太叼着大煙袋,老頭圍着老太太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地扭,别提有多逗了。這也是過年的一大樂趣兒呢。因為東北大秧歌也是一大特色。

不過現在很少有扭秧歌的了。串門兒的也少了。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