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家到另一個家的意義
假期,回老家看望父母和爺爺奶奶,先生已能分得清沿途每條村子的名字以及與我的關系:
這條是你媽媽出生的村子;
這條是你出生的村子;
這條是你搬家之後的村子;
這個是你讀初中的小鎮......
這條從村裡到城裡,從城裡到村裡的路,我長這麼大也不知道走多少遍了,他因為有了我,一個外國人,也在這條路上走了無數遍。兩個結合的人,總會走對方走過的路,聽對方經曆過的事。
有些人一輩子注定遠離家鄉,漂泊在外,而有些人和自己的家鄉則寸步不離,比如我的父母、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之所以寸步不離,是因為住在這裡比住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感到安全。而我們呢,即使在某些地方覺得不安全,我們也選擇離開家鄉,為的是走出貧困。
漂泊在外,身體這個物質存在,時時刻刻需要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還記得自己住過多少地方嗎?細數這些地方,未必是自己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家,但這些地方真的為自己遮風擋雨過,保護過我們的身體。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這些地方也造就了現在的我們。我還真的細細回憶了所有的地方,從出生到現在,我住過13個地方,平均3年換一個地兒,這麼看來,還真的挺漂泊的啊。
No.1
我出生的家
那是一個兩室一廳+柴火間+廚房的瓦房,沒有衛生間,洗澡房是沒有屋頂的。那時我家和叔叔同住,叔叔尚未結婚。他會做生意,是很早一批走出村子到其他城市做生意的人,他的房間裝潢得比我家的好多了。瓷磚地闆、藤沙發、玻璃茶幾、大衣櫃、大床和一個書桌,那張玻璃茶幾現在都還放在我老家的房間裡。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他不知道從哪裡弄回了一盆風雨蘭,種在一個相宜的花盆裡,放在藤沙發的三角茶幾上,頗有點水墨畫裡的梅蘭竹菊的“蘭”,他出差在外,我成了這個房間的管理者。抹灰塵,保持整潔,并且還要照顧那盆風雨蘭。
每年秋天開始下雨時分它就會開花,粉玫粉玫的花瓣,還透着香氣。80年代的農村人,在一個房間裡有這樣的擺設和景緻還是很少見的。所幸,雖不是我父母提供的條件,我能在童年時期得到了美的熏陶。
這間老房子坐落在農田和一條小河邊。小河真的太好玩了!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玩耍項目,那時的河水清澈見地,人們過年過節會在河邊洗各種鍋碗瓢盤,好生熱鬧。我還非常記得媽媽在河邊開墾了一小片地種通心菜,因為通心菜喜好泥巴和潮濕土質,而且河邊澆水也方便。我記得自己如何踩在泥巴裡摘那長出來的嫩芽回去煮,如何奔跑于家裡和小河邊,那是一個無憂無慮、快快樂樂的童年。
我們一家五口人,卻隻有一個房間,如何是住不下的,因此我的兩個哥哥總是要到别人家去借宿,因為我慢慢長大,我又是女孩子,他們之前睡的床要讓給我睡了。無奈之下,爸爸得想辦法建房子了。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從這個老房子遷到現在住的地方,一個離海邊更近、更繁華的地帶。
No.2
我們的新家,90年代的平房
我還非常記得入夥的那天,由于要做很多儀式,我和二哥都遲到了。身為班長的我,上學以來第一次遲到,我非常不好意思,從而入住新房子的感覺有點說不清。我一邊上課,一邊惦記着留在老房子的那盆太陽花。它當時開了兩多,一朵黃色的,一朵紅色的。搬家,要搬什麼東西,小孩子是沒有話語權的,我那時覺得那盆花好可憐,我覺得自己抛棄了它,可憐得像個沒父母的孩子。這些感覺仿佛就在昨天,至今記憶猶新。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到自己對物品的牽挂,對物品有感情,也意識到人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是會悲傷的。那時我不知如何去表達,但是我知道自己感受如何。
到了這個新家,那時周圍還沒什麼房子,現在可非常密集了。媽媽一如既往地開荒種地。家門口圍起來種,到不遠的野外開墾着種。由于離海邊更近了,我們繼續維持着農耕和海洋作業的工作方式。
那時爸爸最主要的工作是抓海膽和水泥工,媽媽當助手,兩者輪換的頻率按照海水退潮、漲潮、天氣變化的頻率而定。我也很快結交了這個地方的玩伴,我們一起去海裡挖貝類,一起到山上找柴火,一起在家裡玩過家家......從那時起我們一直住在這個房子裡。從一層的平方 加蓋到兩層半,我依然還擁有自己獨立的房間。
近幾年國家對農村的建設非常到位,修路、基礎設施越來越好,可以說,現在的家鄉生活和城市沒有什麼太大區别,但是80、90年代的家鄉,我覺得它遠在天邊,與世隔絕,去鎮上一趟都艱難,更不用說去市裡、省會了。
No.3
初中宿舍
我讀完小學六年級,理應是在村裡的中學讀初中,但是家人想到如果我未來要到省城讀書,勢必需要上一個更好的學校,于是托關系把我送到了鎮上讀書,我開啟了住校生活。
六年級畢業,青少年時期,正是迷茫和混沌的開始。宿舍裡陰暗又潮濕,記得睡的第一夜老鼠就把我的背包咬了幾個洞,蓋着被子都能感受到老鼠在身上爬過,那時候總是一整夜一整夜的害怕,睡不着,但也沒有其他辦法。
其次是吃飯問題。學校的飯堂是幾個婦人承包的一個用于煮飯的地方,同樣是陰暗潮濕。我們拿着碗打了飯都沒有坐的地方,要麼拿回宿舍,在床上坐着吃,要麼站在煮飯的地方門口的階梯上吃。
再來是洗澡問題,需要走過好幾條街去買開水,一毛錢一水壺,洗澡房裡各種臭味。由于隻有一隻水壺,熱水就像金子一樣寶貴,我就這樣在那裡住了一個學期。
No.4
叔叔的書店
一個學期之後,叔叔在學校門口租了一個鋪面開起了文具店生意,叫小姑作為店員看店,也租了另一個單間給小姑住,我才得以從宿舍裡出來,終于逃離了老鼠生活,夥食也有了改善。
初中三年,有兩年半的時間在那個單間裡度過。比學校宿舍好多了,但是沒有窗,隻有屋頂一個小小的口,下雨還會滴水,得在地上放一個盆接水。沒有窗,自然也不通風。廚房和廁所都在一起。我就在這樣的環境裡努力學習,終于考到了省城的外語學校。
No.5
大學宿舍
初中畢業那時才15歲左右,我就要離開家鄉到省城廣州求學,有期待,但更多的是無助與恐懼。從家鄉到廣州,那時高速路還沒現在發達,感覺要坐7、8個小時的車,想家、暈車、對未來的不确定,路有多颠簸,心裡就有多難受,想到全家人的希望都放在我身上,也就隻能裝鎮定、裝成熟地踏上這條求學之路。
頭三年的宿舍住了10個人,其他宿舍一般都是8個人,認識了很多其他城市的同學,也結交了要好的知己。前三年和初中宿舍一樣,都需要用水壺打熱水洗澡。後兩年,學校蓋了新宿舍,我們是第一批住進新宿舍的人,設置有了很大的改善,有隻供熱水,廁所和洗浴房分開。其實後兩年的時光,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上都有了很大改善。可能也是年齡大了一點,也開竅了一點,隻是我剛剛進入狀态,剛剛找到如何學習、想學什麼的時候我就面臨畢業了。
No.6和親戚同住的出租屋
畢業後,我沒有選擇當老師盡管我讀的是外語師範專業,而是進入一家美國人開的外貿公司當文員,和親戚住在廣州五羊新城的老小舊出租房裡。
那時公司辦公室在南海,而我們住在廣州,公司有專車接送,但是路途上起碼要花費2、3小時。
剛剛出來工作,加上學習的和工作的内容完全不相幹,隻是認識英語單詞,但業務什麼的一概不知,就隻能做接打電話、訂餐、跑腿之類的工作。那時能夠和親戚住在一起,對于一個剛畢業還能留在省城的人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而且親戚長輩會在我們回來前做好晚飯,終于有點出門在外的家的感覺。
No.7
親戚的新家
在出租屋住了大概半年左右,親戚在廣州買了全新的房子,我有幸能夠住進其中一個房間,生活質量大大提高,這段時間小表弟從嬰兒期過渡到幼兒期,我們下班之餘就是陪他玩,那段時間是挺快樂的。不過,也因為工作上做的事情感覺沒意義而焦慮。可能是我未來的使命和意義根本不在外貿這一行,所以上天又有新安排。
No.8
小姨家
35歲之前我對自己的人生毫無概念,更毫無規劃,都是命運推着走,不得不說小姨是我的貴人。小姨覺得我學習英語多年隻是做接打電話、訂餐、跑腿之類的工作有些浪費,她給我物色了一家留學公司,而我當時隻知道“留學”相當于“出國”,其他的一概不知,更不知道如何做留學業務。
我糊裡糊塗通過了面試,回去廣州跟老闆說我要辭職,老闆還多了一個月的工資,就這樣我住進了小姨家,那時表妹剛剛幼兒園畢業開始讀小學。
适應新城市、新工作環境、新的住處,一切又是新的開始。工作的适應從懵懂無知,無從下手到慢慢激發了潛能,能夠獨當一面,我也從小姨家搬到了公司宿舍,可以說,從此開始獨自生活。
No.9
公司宿舍
公司宿舍是公司門面辦公室的後半部分,老舊小區,一樓,和廚房、洗手間連在一起,也是非常的陰暗、潮濕。剛住進去的第一晚哭了,感覺特别孤單,還有一絲害怕,總感覺窗戶外有人盯着,越來越感覺到人越大,要面臨的生存條件就越艱難。後來,因為業務繁重,加上升職,忙起來就好很多了,也從那時起開始學古筝。
在一個不到10平米的房間裡,兩張上下鋪的小木床(因為同事要來房間裡睡午覺,這個房間還不算是我私人的場所),再擺上一個古筝,已經是很擁擠了。我每天就在這樣的小空間裡練琴,練累了就睡覺,那時連電視都不怎麼看,一有時間就練琴,還一度想開個琴行發展古筝事業。
興許是上天覺得我不适合走那條路,我在看好了商鋪和朋友商量着準備開琴行的時候又在最後一刻反悔,我内心真的對這件事沒底,而且琴行投資還挺大,我懸崖勒馬了。
在這個宿舍住了2年多,老闆買了新的商鋪,我們公司全體搬遷,我又要搬家。
No.10
單間出租房
在公司上班這些年,因為住宿舍,我基本上都是卡着點起床,更不用擠公車,起來就是上班。公司搬遷之後,我也不想擠公車,于是就在公司附近找住所。附近隻有一個老舊小區有單間出租,租金每月600元,有洗手間、有陽台,但是沒有廚房,我就在陽台用電磁爐來做飯。
因為是老舊小區,房間裡還好,自己打掃、布置一下也還可以,那時為了攢錢也從未想過要租個更好的,隻是樓梯到房間的那段路總是有異味,因為旁邊有一個餐館,廢水都排到了走道旁邊。我回想自己當時怎麼就可以忍耐在那種地方住呢?原因是租金真的低,步行五分鐘到公司,周圍生活、交通便利,還有就是獨門獨戶,我不需要跟其他的鄰居有任何接觸,有一種生活在淤泥裡,但我與淤泥無關的感覺。住在裡面的人多數是較為低收入的家庭、單身男女,我把房門一關就隻彈我的琴,彈琴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是高貴的,即使我住在那樣的房子裡。
可能是上天覺得我這一路下來經受的考驗已經差不多了,有能力或有資格過上好一點的生活了,于是我先生出現了,他的出現讓我有了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租了個更好的房子,租金是原來的三倍。
No.11
兩居室出租房
和先生剛認識的時候,我不讓他送我回家,原因是我覺得我那個單間出租屋實在是不好意思招待他,我有着深深的自卑。有一次約會下大雨,我們都被淋濕了,我真的不想讓他濕着身子還冒着雨回去,就叫他上來我家先把衣服吹幹。其實我當時非常的不安,很擔心他會不會看不起我,會不會嫌棄我。
他進來後挺感慨的,同時也說他學生時代的住所還沒我這個好。後來,我們越來越了解對方,了解在沒相遇之前各自都經曆過什麼人生的磨難,其實他的學生時代比我更苦。我起碼還可以見到父母,還有父母的供養,他呢,由于伊朗那時候鬧革命,連父母都聯系不上,隻能靠聯合國資助。也許是我們都經曆過生活的艱辛、都是窮人家出來的孩子,我們都非常有共鳴,而且因為經曆過艱辛,對金錢、價值等等都有統一的認知。就這樣,我們越來越确定對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了。
關系越來越确定之後,我感覺有了希望,有了後盾,覺得自己可以生活得更好一些。碰巧那時有一位朋友要到外地,她的房子閑置,我就租了下來,那是我第一次住進一個舒适、寬敞又明亮的房子,在外漂泊了那麼多年,終于有了一個像點樣的家。
租金是原來的三倍,那時我們還沒結婚,租金當然也是我自己支付,不過那時已經覺得即使是三倍也無所謂,我已經有能力來支付了。
在那裡居住的那段時間非常放松,由于我每天都練琴,樓下鄰居的小女孩也學古筝,我們就這樣成了好朋友。他們做了什麼好吃的都會給我留一份,挂門口、挂陽台上,真的好暖心。
在那裡住了大概一年,我和先生結婚了。結婚後,我就搬進他的家,這個家成為了我們兩個人的家。
No.12
我們的家
先生在認識我之前就已經在郊外的小鎮上買了一個一樓帶前後花園的房子。他說自己做決定買這個房子隻用了五分鐘,原因是他小時候就住在伊朗的裡海邊上,自家房子前面有500平方米的大花園,種了果樹和各種蔬菜。在伊朗帶花園的房子是挺普遍的,但是在中國卻很少,當他看到這間房子,贈送的花園加起來有100平,他就毫不猶豫地買下來了。
這個家确實因為有花園而住起來很舒服,但是由于離我們上班的地方很遠,開車來回得2個小時,加上塞車,有時候需要3個小時,結婚頭半年我們還是住在我之前租的房子裡,周末回自己的家。
每當我回到這個家,享受它的舒适不夠一天我們又要收拾東西住到出租屋裡,那時覺得非常浪費,浪費如此美好的環境,于是我們決定搬回來住。可是我那時尚未辭職,兩人共用一台車,先生需要在中途下車轉公交,然後我開車到公司,也是因為這樣的路途遙遠折騰,我辭職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後來真的辭職了,也有更多的時間打理這個家。在這個家裡,我們舉行過婚禮、接待過很多來自國内外、五湖四海的朋友,當然也在這裡進行過很多不同種類的創作,我深深喜愛這個房子。我終于感受到自己擁有了一個真正的家。然而,當我慢慢把它打扮、整理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兩年前由于先生工作變化,我們又要離開它,住進另一個租來的房子。
No.13
高端社區的家
再次租房已經不再像是我單身時候租房那樣了,由于工作單位有租房補貼,我們也得以感受了一番珠海高檔社區的生活。那裡臨近大海背靠山,環境非常優美。我們那裡也構建了社區,吸引不同的朋友來家裡學習、探讨。
由于那個空間和我自家的空間格調非常不同,也激發了我很多其他的創造,特别是生活美學。在那裡住的兩年好像是上天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脫離熟悉的環境,在一個全新的、不一樣風格的空間裡如何根據那個空間打造自己喜歡的天地。雖然搬來搬去很累,但是也因此有了不同的體驗,而我對家居、植物的養護、整理等也有了更好的提升。在那裡住滿兩年,我們又搬回了自己家,又開始重新一番整理。
如今,自家的小花園裡鮮花盛開,青菜也快可以收獲了。每天聽着鳥鳴,看着蝴蝶飛舞。輾轉了一圈,不知我未來的人生還需要搬多少次家,但此時此刻,在歲末大掃除的空隙中,我聞着這裡的空氣,看着這裡的綠植與花朵,我感到安穩與踏實了。不知親愛的你,現在住在哪裡?過得還好嗎?不管你現在住的是租來的房子還是自己買的房子,都想跟你說:
房子有分租的買的,
但心的房子沒有,
隻要那顆心是豐盈的,
住在哪裡都可以是天堂。
其實我很慶幸自己在年幼、年輕時期經過了生活的艱辛,如今才珍惜和了解如何好好地生活。這就是從一個家到另一個家的意義。
- 上一篇 玄幻|【桃花令】第四十八章 靈力與魂力
- 下一篇 人員構成對工作成果的影響研究(一)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