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讀本書】《數字極簡》

...


【基本介紹】

《數字極簡》,作者【美】卡爾·紐波特,譯者歐陽瑾、方淑荷,九州出版社·後浪2023年10月出版,11.7萬字。

卡爾·紐波特,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喬治城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人氣博主,暢銷書作家,創辦了在美國廣受歡迎的博客“學習黑客”,代表作有《深度工作》。

在《數字極簡》中,作者揭露了數字經濟攫取注意力的真相,探究了數字極簡主義的哲學基礎,提出了應用這種理念的具體建議,幫助我們建立一種适合自己所處環境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

全書共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數字極簡主義的基礎。共分3章:一場不平等的軍備競賽、何為數字極簡主義、實施一場數字清理。

第二部分,實踐數字極簡主義。共分4章:享受獨處、不要點贊、重拾閑暇時光、加入注意力抵抗運動。

【撷取摘要】

1.

技術極繁主義在過去幾十年中興起,它認為在技術上“越多越好”--建立更多的聯系、獲取更多的信息、擁有更多的選擇。這種理念契合了自由人文主義讓個人得到更多自由的目标。

而數字極簡主義(digital minimalism)恰恰相反,它是一種技術使用理念,将線上時間用于少量經過謹慎挑選的、可以為你珍視的事物提供強大支持的網絡活動上,然後欣然舍棄其他的一切。

早在亨利·戴維·梭羅發出“簡樸、簡樸、再簡樸”的疾呼以前,馬可·奧勒留就曾發問:“你是否發現,你幾乎不必做什麼,就可以過上一種滿足而令人羨慕的生活?”數字極簡主義就是将這一經典智慧稍作改變,把“少即是多”的信條應用于我們與數字工具的關系之中。

2.

數字極簡主義這種理念為何有效?作者的論證基于下述三條核心原則:

原則一:貪多代價高昂。其論據是梭羅的新經濟學,多不如少,如果讓不重要的事物填滿生活,其代價會遠大于每件事物可能帶來的微小益處。這個理論基于梭羅在《瓦爾登湖》開篇提到的原則:“一件物品的價值,是用來交換它的生命的總和,無論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梭羅認為自己每周隻需要付出相當于1天的工作量,就能輕松滿足自己的一切基本需求。這種将計量單位從金錢轉換為時間的魔法,就是哲學家弗雷德裡克·格魯所說的梭羅的“新經濟學”。

原則二:優化必不可少。其論據是收益曲線。一旦明白個人的價值生産過程的邊際收益遞減,我們就會理解極簡主義第二條原則:優化使用技術的方式,與決定使用哪些技術同樣重要。

原則三:意圖使人滿足。其論據是阿米什黑客的教訓。挑選要使用的工具會給人帶來滿足感,這通常會遠遠大于放棄某些工具造成的損失。阿米什人技術理念的核心,其實是一種平衡之法:他們認為有目的地利用技術所帶來的益處比不使用技術而失去的益處更重要。他們從自己最珍視的價值出發,逆向考查某種新技術對維護自己珍視的價值是否有利。他們的博弈是意圖勝于便利,而且也赢了。

3.

為什麼要實施實施一場數字清理?作者認為循序漸進地改變習慣效果并不好,因為注意力經濟精心制造的吸引力和便利性會不斷削弱你改變的動力,直到讓你退回原點。

數字清理共分三步:(1)确定技術使用規則。在為期30天的數字清理過程中,應當遠離那些“可有可無”的技術。除非放棄這種技術會嚴重擾亂你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否則這種技術就是可有可無的。碰到大部分時間都可有可無、隻有很少關鍵用途的技術時,你應當借助操作規程--如何以及何時使用這些技術的明确規定。(2)戒除30天。(3)重新選擇技術。目标是隻允許一些通過了極簡主義标準嚴格考驗的技術重新回到你的生活中。

重新選擇技術時問一問:①這項技術是不是對我珍視的事物有直接幫助?這是允許某個工具進入生活的唯一标準。②它是不是支持自己價值追求的最佳途徑?③我該如何利用這項技術,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價值,并将弊端減至最低?

在數字清理結束時,被允許重新進入生活的技術必須:①服務于你珍視的某些事物(而不僅僅是提供某種益處)。②是服務于這些價值的最佳方式(若非如此,則應以更好的方式取而代之)。③它在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應當受到操作規程約束,後者明确規定你應在何時以及如何使用這項技術。

【閱讀感受】

過度使用技術,讓人疲倦甚至上瘾。由此,有很多理念和做法都是防止過度使用技術的。比如“新盧德主義”者,主張摒棄大多數新技術;“量化自我”者,将數字設備引入生活時非常謹慎并以優化生活本身為目标;遵守“數字休息日“守則,周末不使用手機等......

在本書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應用數字極簡主義這種理念的具體建議,即數字清理,這一過程要求我們遠離可有可無的網上活動30天,然後在此基礎上重新選擇技術。所以,這種做法的關鍵不在于是否在那30天内做到盡可能遠離網上活動,而在于經過30天的測試,隻允許一些通過了極簡主義标準嚴格考驗的技術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實踐極簡主義的方法,還倡導了注意力抵抗運動。參與者遵循嚴格的規則來使用高科技工具,為的是既能從數字注意力經濟中獲得益處,又避免成為強迫性使用的受害者。

在作者提及的這一系列實踐方法中,有的很淺顯,比如享受獨處,具體做法有把手機留在家裡、遠足或散步、給自己寫信等;比如重拾閑暇時光,具體做法有每周修理或創造點什麼、為低質量休閑活動計劃好時間、加入某個團體、遵循自己的休閑活動計劃等。

有的稍有點難度和技巧,比如參與注意辦抵抗運動,具體做法有删除手機上的社交媒體軟件、将數字設備 變成一台專門用途的計算機、像專家一樣使用社交媒體、擁抱慢媒體、讓智能手機不那麼“智能”等。

有的還可能有些争議,比如不要點贊。作者認為,如果你不再為别人點贊或在帖子下面評論,同時減少用短信與人聯系,反而會改善你的人際關系。為此,作者強烈建議,不要把社交媒體當成幫助你維持低質量人際關系的工具,簡單地說,就是停止通過在社交媒體上點贊和評論的方式來與朋友們進行互動,而是把自己的社交生活從線上聯系恢複到“交談”的過程中,用更具價值的“交流”來取代無意義的點贊。

對技術的使用,多或者少,因人而異,因需求而異。對我而言,坐在電腦前、拿起手機開始工作,郵件、微信早已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工作工具,但學會适度地使用技術是很有必要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多做減法。比如每天放下手機一段時間,不再時不時查看微信,而是對且隻對重要工作微信群信息設置提醒功能,用一小段時間集中查看微信,比如删除那些可有可無的軟件,比如盡可能少用沒有互動的聯系方式,而是用交談方式去社交。比如優先考慮有一定要求的活動(看書寫讀後感),而非被動接受式活動(看劇、刷屏)......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