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中戰役
1949年2月,西北野戰軍改為第一野戰軍,我軍編制更加統一合理,戰鬥力持續增強。長期盤踞西北的胡宗南集團、青海馬步芳、甯夏馬鴻逵集團在我軍連續打擊之下,實力不斷削弱。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号召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幹淨、全部殲滅一切敢于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随即發起渡江戰役,4月23日解放南京。華北野戰軍也于4月24日解放了太原。5月14日,張宗遜先後接到中央軍委的通報和關中分區的報告。都發覺胡宗南有放棄西安、令殘部撤到漢中的企圖。第一軍和第二軍的先遣支隊攻占三原和高陵以後,發來的報告也證實了這一情況。 西安地下黨傳來了胡宗南召開的緊急疏散會議上的情況。張宗遜和野司的同志研究了當時的形勢,并報軍委同意,決心不等華北部隊入陝,不失戰機發動陝中戰役。
17日晚,在野司駐地富平謝村召開師以上幹部緊急會議,張宗遜向大家說明,敵人6個軍已陸續到鹹陽、乾縣、禮泉、永壽地區,胡宗南決定從寶雞沿川陝公路入漢中,準備等待時機,聯合青海、甯夏二馬的力量反撲關中,失敗了就經四川撤到雲南。我們必須抓緊這有利戰機向西追殲敵人主力,并解放西安。各軍立即行動,搶渡泾河,追擊全線西撤的敵人。
18日,第二軍追殲了敵53師一個團和騎兵第二旅四團一部,乘勝解放鹹陽,第四軍攻克禮泉,第一軍進到鹹陽西北,第三軍進到武功以北的臨平,第六軍配合第二軍攻占鹹陽以後轉向西安前進。
19日,第六軍到達西安西北部的天然屏障渭河。敵人破壞了船隻,炸毀了威陽大橋,并構築了工事,配備了炮兵,想阻止我軍渡河。第六軍各師、團做好了徒涉搶渡的準備。當時正值春洪季節,河水都在一米以上。19日晚,各部隊經過偵察,選好徒涉地段,摸清對岸敵人部署和火力配備情況。
20日拂曉,第六軍用炮火壓制敵人火力,全線渡河。黎明時分就全殲河防守敵整編第二旅第六團和48旅一個營。第六軍渡過渭河以後,迅速逼近西安西關和南門,占領了飛機場、發電廠,敵17軍大部被殲,軍長兼警備司令帶着殘部逃向終南山。第六軍在5月20日進入西安,并派兩個團接應藍田縣自衛隊起義。随後賀龍和賈拓夫、趙壽山、甘泗淇等同志到了西安,成立軍管會,賈拓夫任市長,第六軍軍長羅元發任城防警備司令。
22日,我西進的第一、二、四軍在鳳翔以北姚家溝地區,把永壽逃往鳳翔的敵57軍截住,敵57軍30師除少數潰散外全部被殲,我軍生俘敵官兵8000餘人,并占領鳳翔。戰至24日,我軍解放了寶雞以東、渭河南北的廣大地區,共殲敵2.7萬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裝備和軍用物資。胡宗南不斷收縮兵力,退居秦嶺。陝中戰役第一階段作戰結束。
25日,彭德懷司令員從太原返回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張宗遜彙報了情況,與彭總分析了敵我态勢,決定不必窮追敵人,等華北18、19兵團到來再和敵人決戰,如果敵人在華北部隊來到之前反撲西安,我現有部隊以逸待勞,尋找殲敵戰機,采取各個擊破,分割殲滅的辦法,給胡宗南集團和馬繼援集團以一個迎頭痛擊 。
太原解放後,中央軍委決定華北野戰軍第十八、十九兩兵團調歸第一野戰軍建制,參加解放大西北的作戰。5月26日,第十八兵團在司令員兼政委周士第等兵團首長率領下,開始從太原出動,經風陵渡西過黃河,向陝西關中地區進發。至6月24日,第十八兵團全部集結于西安附近。第十九兵團于6月初在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李志民等兵團首長指揮下開進,最終于7月3日在各自指定地區集結完畢。所屬部隊歸建一野後,我軍在西北地區總兵力達到35餘萬人,西北戰場長期以來敵多我少的狀況得到徹底改變。
就在兩大兵團西進的同時,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等部,糾集總兵力達到30多個師(旅)20餘萬人,聯合對第一野戰軍發起反撲。陝中戰役進入第二階段。
這時馬步芳剛被任命為西北軍政長官,馬鴻逵也當上了甘肅省主席,二馬躊躇滿志,得意忘形,認為胡宗南這一撤退,隴東和西(安)蘭(州)公路受到我軍威脅,也想取得胡宗南集團配合,保住甘、青、甯的老窩。胡、馬經過協商,甯馬遂以第11軍、128軍組成“援陝兵團”,青馬也組成“隴東兵團”,由82軍軍長馬繼援(馬步芳之子)統一指揮,由隴東沿西蘭公路東犯,直撲鹹陽。青馬指揮的“隴南兵團”第119軍也積極推進。
面對胡、馬要聯合反撲的形勢,各部隊領導都要求乘勝追擊,殲滅胡宗南集團主力,不讓其卷土重來。為了迷惑敵人,争取時間,野司通知在西安的第6軍,采取各種辦法,大造華北兵團入陝作戰的與論。第6軍打着華北兵團的番号到處号房子,貼标語,大造聲勢。當第6軍副軍長張賢約,帶着北平整編的幾個團抵達西安的時候,就組織盛大的歡迎儀式。6月7日,第18兵團的先遣師到達,又舉行熱烈的歡迎。這一系列的活動,都通過國民黨特務和敵機偵察傳給胡宗南,胡宗南左右為難,猶豫不決,不敢貿然行動。
6月10日,胡宗南集團主力沿渭河以北向東攻擊歧山、蔡家坡,馬繼援集團沿西蘭公路向東南進到永壽、崔木鎮一線,敵“隴南兵團”進到鳳翔。
6月11日,馬繼援集團繼續向我進攻,敵82軍先頭到達大小竹竿,11軍先頭到達監軍鎮,128軍先頭到達貫頭鎮。我第6軍、第3軍、第4軍迎頭痛擊敵軍,在大量殺傷敵人之後,按野司部署轉移。
6月12日,我各軍都到達了指定的地區。華北第18兵團最先抵達的第61軍,守衛鹹陽到西安一線。
敵人發現我軍東移以後,馬繼援集團誤以為我軍是敗退,即加速向鹹陽推進。敵隴南兵團沿寶(雞)鹹(陽)公路以北地區向杏林推進,胡宗南集團主力在裴昌會指揮下,由扶風沿寶鹹公路以南向武功推進,敵36軍單獨經斜峪關沿渭河南岸向西安前進。
我第2軍抓住敵36軍孤軍進犯的機會,在6月12日夜間,将敵軍部和165師包圍在眉縣金渠鎮地區。經過激烈戰鬥,到13日晨将第165師大部殲滅,俘敵少将師長孫鐵英以下2000多人。在将要解決戰鬥時候,敵第65軍、38軍趕來增援,第二軍即撤出戰鬥轉移到周至啞柏鎮地區。
這時,馬繼援為了争功,親自率領82軍三個師,越過甯馬第11軍和第128軍的防線,向鹹陽猛撲,企圖直取西安,13日竄到鹹陽以北,即對我軍進行集團沖鋒,我61軍以熾烈的炮火還擊,炮彈在敵群中開花,激戰一晝夜,敵人屍橫遍野,死傷兩千多人,狼狽退到禮泉一線。馬繼援仍不死心,命令三個師分兩路,企圖突過泾河。在臨泾渡、修石渡又遭到我軍嚴重殺傷,隻得在騎兵掩護下向禮泉、乾縣以北撤退。進到渭河邊的胡宗南部隊,見馬繼援部遭到慘重打擊,甚為恐慌,又發現我第十八、十九兵團已經入陝集結,遂無心再戰,于6月17日開始組織後撤。我軍也轉入休整,準備與胡、馬兩軍進行決戰。
陝中戰役是第一野戰軍,為解放陝中地區而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的追擊戰役,共殲滅胡宗南及青海馬步芳、甯夏馬鴻逵集團3.5萬餘人,古都西安及關中廣大地區獲得解放,對第一野戰軍實施大兵團作戰的物資及運輸保障有重大意義,為殲滅胡宗南和二馬集團,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礎。
- 上一篇 能掌控更多的時間
- 下一篇 讀《論語》的第二十一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