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壓力

同伴壓力不止存在于同學朋友這樣的同齡人之間,還存在于同事,鄰居,社區人員之間。簡單的說,隻要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會産生比較,或産生“跟上大部隊”的想法,進而産生同伴壓力,這種無形的壓力迫使你不得不去做一些事,即使這些事原本你并不想參加或者沒那麼喜歡。

同伴壓力有好的一面,比如能促進競争,在一定程度上,适度的競争有利于個體及組織的發展進步,适度的的壓力也是健康的。同伴壓力還能促進組織的團結行動,《習慣的力量》一書中在講社會習慣時提到同伴壓力形成的“弱聯系”,是推動運動發展的根本原因,很多社會風氣也是由這樣的同伴壓力推動的。

同伴壓力還能促進人們之間的連接,當人們有某種共同的經曆後,以此為話題,能迅速破冰,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我和同事有相似的成長背景,我們辦公室閑聊的話題之一就是分享小時候的經曆趣事。雖然我們年齡不一樣,也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但是每次說到一些成長階段的事情,都會産生共鳴。

同伴壓力也有不好的一面,可能産生很多盲目的跟風。不參加就要承擔“out”的評價,少了共同談資,少了共同經曆,也會面臨逐漸被邊緣的風險。比如,“大家都去你不去,就是不合群”,這樣的評價或風氣,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會聽到。作為一個社會人,為了“合群”,為了跟上“潮流”,有時候不得不勉強自己參加一些不喜歡的社交活動,這也是因為同伴壓力的無形影響。

有時候我們要允許自己"out",允許自己沒跟上“大流”,承認并接受自己内心的真實想法,減少同伴壓力的負面影響,做自在的自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