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選擇的底線是什麼?
人生的底線是什麼?很多人會說是做人的原則、道德水準等等。
還有人把人生底線分為四類:生活底線、生命底線、情感底線、身體底線等等。
那麼人生選擇的底線是什麼?其實很簡單;是不能錯配,也就是盡可能地做出更多正确的選擇。
最近一個前同事回到了老東家做旅遊顧問,但僅僅過了兩周;無論是團隊氛圍,還是學習培訓上,都得不到任何助力。
同一時間來的女生已經提離職,而她還在苦苦堅持;最近一直尋求我的安慰與理解,我盡力分析,但也會客觀看待現實情況,并不完全中聽。
通過此次事件,再加上最近見到的職場和創業的情況;寫一篇關于供需錯配的文章,抛磚引玉,集思廣益。
供需是一個雙向選擇,買賣雙方是這樣,員工與老闆也是如此。商家根據供需關系,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賽道,以免錯配、落伍,并且服務的滿意度都是基于賽道定位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便宜到極緻,那麼買方就不能太挑剔商品的平均水準;加錢加到極緻,就可以拿着放大鏡去雞蛋裡挑骨頭。
慢慢地,賣方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盈利模式,在其自身定位下都可以獲得很好的回報,關鍵是适合;如果錯配,優點反而是缺點,都是不可持續的。
莊子和學生看到伐木工砍樹,好的樹被砍了,又去朋友家做客,不叫的鵝被炖了。這個不是有才沒才的問題,而是環境不同;“選擇”不同,它們的“運”不同而已。
個人求職錯配主要在兩點,一是,環境的錯配;到了一個新環境,按照玄學來說,風水不适,磁場不合。就是辦公室的物理空間會讓人郁悶、壓抑,再加上周邊配套設施、人文環境的複雜,客觀上就造成了錯配。
老東家曾經的辦公環境無論多麼美好、和諧,但如今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懷舊可以,但回不到過去。
二是,崗位的錯配;明明是做運營的,卻直接下場做銷售。銷售是個低門檻、卻高要求的崗位;所需要的技能是綜合性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銷售能力、服務能力等,哪一樣都不少。
沒有客戶資源,不具備銷售能力,部門又不給出耐心去培養;那麼她選擇崗位,造成的錯配直接影響到部門之間的關系。想請教别人,未必有時間,畢竟銷售之間存在競争;想咨詢領導,領導是管理者,很少介入具體業務細節當中。
所以環境的錯配,加上崗位的錯配,使得這個同事壓力太大,負擔太重;且部門沒有給她們這些新人過多的成長時間和培訓計劃,那麼還能留下來嗎?有必要嗎?
這是典型的員工與老闆之間的錯配,前者懷舊想回到過去,後者着急想立馬讓其上手。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其實男女都一樣怕錯配;現在更怕買錯房,畢竟錯配的成本太大了,時間、精力甚至金錢都搭進去了,卻得不到一個彼此都滿意的結果。
有多少人因為選錯了專業,而找不到好工作;有多少人選錯了另一半,妻離子散、傾家蕩産;有多少人頻繁選錯了職業,導緻處處碰壁,越來越難;有多少人選錯了合夥人或投資人,導緻牢獄之災?
所以,我們如何選擇職業、事業?就需要調查行業、企業、崗位,雖然現在不能說一個工作幹一輩子;但換來換去、頻繁跳槽,是職場大忌,也是不會選擇、盲目選擇的典型。
都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那麼我們如何做選擇才更有利而不是各種錯配?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選擇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在選擇之前是否做過調查、分析、算法、決策?等等。
後續本人會分享更多的生命智慧系列内容,其中就有人生操作系統,選擇決策系統;抛磚引玉,集思廣益。
多讀書,明事理;多實踐,長見識;多思辨,知進退......共勉!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