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桃花馬上石榴裙”出處、有獨立人格的美人
小時候聽京劇《穆桂英挂帥》,裡面有一句唱詞:“想當年桃花馬上威風凜凜,敵血飛濺石榴裙。”當時聽到這句唱詞,就對胯下桃花馬、身上石榴裙的青年穆桂英印象深刻。後來讀到《戲贈趙侍君美人》這首詩,才知道這個戲詞也是有來處的,來處正是這首詩的“桃花馬上石榴裙”。
至于這首詩的作者,有張謂和杜審言兩種說法,本人能力不足,也沒能力辨别。不過我還是有傾向的,我感覺作者是張謂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我讀這首詩歌的語言和張謂的較接近,而跟杜審言卻不同,當然這隻是我自己的感覺。那我就就先認為作者是張謂了。
《戲贈趙使君美人》
紅粉青娥映楚雲,桃花馬上石榴裙。
羅敷獨向東方去,漫學他家作使君。
從詩歌的題目來看,詩歌是寫給趙使君的美人的,而這位美人也是詩歌的描寫對象。
詩歌首句把“紅粉”、“青娥”并舉,描繪美人妝容的豔麗與清秀。“紅粉”代指女子撲面的脂粉,“青娥”則形容女子用青黛畫的眉,形容女子面容如春花般嬌豔。而“映楚雲”三字,通過自然界的雲彩與美人相映襯,形成一幅動人的背景畫卷,也有人說“楚雲”是比喻女子的烏發,那麼這個句子不僅寫出美女之美,更似暗寫美人的超凡脫俗,與如雲般的飄逸。
次句中的“桃花馬”,指毛色白中有紅點的馬;“石榴裙”,是指如石榴紅色的裙子,在唐代石榴裙極受年輕女子的喜愛,很是流行,在很多詩歌中都有出場。這句寫美女騎馬出遊的場景,展現出一種英姿飒爽的風采。而“石榴裙”色澤鮮豔,象征着美人的青春活力與性感魅力。這一句,把美女描寫的更具象化,賦予了美人以動态之美,使人物形象更加的飽滿立體。
第三句中的“羅敷”,出自漢樂府《陌上桑》中的美女秦羅敷,這裡用來代指趙使君的美人。《陌上桑》中的羅敷,美麗而又自尊自愛,有獨立精神,這裡用這個典故寫美人,既贊美了她的美麗,也暗示了她如同羅敷一樣聰明、獨立。而“獨向東方去”,一個“獨”字,顯示了她不依附于使君,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思想。
最後一句“漫學他家作使君”,我有些不太理解。這一句,有說是對美人的戲谑,意指她不必模仿其他使君夫人或寵姬的行為舉止,保持自己的個性與風采即可。也有說是對趙使君的調侃,提示他珍惜眼前這位不同凡響的美人,不要把她當作尋常官家女子對待。
最後談談我對末句的理解,我感覺上面的兩種理解都有些牽強。從詩句來看,最後一句似乎是說給趙使君的,勸他不要學《陌上桑》中的侍君。可是美人如果已經是他的,那美女對他不理不睬,詩人又勸他不要學其他侍君,邏輯是不通的。如果美人不是他的,是他看上了人家,杜審言勸他不要如此,莫學《陌上桑》的侍君所為。這樣題目的趙使君美人又不對了,不看題目勉強說通了,但恐怕詩人不是戲贈,而是罵他無恥之徒了,所以可能性也不大。還有一種理解,說是詩人戲題一副趙使君的美人圖,是戲谑朋友不要愛上畫中的羅敷般的美人,也勉強說的通。
不管怎麼理解最末一句,但不影響我們對詩中這位美女形象的理解,她美麗、獨立,是充滿個性的,不同于曆史上一般的女子,有一種獨特的獨立精神。我們回看曆史,唐朝的女性地位相較其他朝代,還是體現出它的進步和自由。可以說這首詩,體現了唐代詩人對美的獨特審美視角,也透露出對女性獨立自主精神的贊許。
- 上一篇 詩 | 小滿足便是大幸福
- 下一篇 520——初婚那些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