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坤:本質的東西往往是質樸的
問大家一個問題:
什麼山最漂亮?什麼湖最清澈?
答案是:
假山最漂亮,人工湖最清澈。
假山和人工湖都是人為加工後的産物。
那麼,再問大家一個問題:
假山是山嗎?人工湖是水嗎?
假山與人工湖其中一個主要特點是失去了真正山水的“方位氣靈”。
假山與人工湖徒有山水的形表,可供人觀賞遊樂,失去了山水真正的實質:山不達昆侖,水不濟渭。
《道德經》說: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意思是:道是一種切實的存在,但道又是以無的形式存在,人們無法感知其有形有像,但道是萬物之本源,一切萬物由道而生又遵從于道,雖然我們感知不到道的存在,感知不到道的作用和道主宰萬物所自在的無形的力量,但道順其之自然而為,天下萬物沒有任何力量或者能力使其改變。
《學經》說:
#####長于治玉者,必重于理也,長于治水者,必重于導也,善行者,必重于樸。知樸者,方能識質。
善于治理玉石的人,一定會注重玉石紋理,善于治水的人,一定會注重疏導,善于實踐的人,一定會注重樸素的道理,知道樸素的道理才能識别出事物的本質。
人們總是口口聲聲說:要找到人生的意義,活出人生的真質。
可太多的人又被世間的聲色犬馬所迷惑,重其表而失其理。
你都不知道什麼是真質,怎麼活出真與質?
難道隻是為了自我感動、自我娛樂嗎?
真與質有一個特點是“樸”。
“樸”是這個世間的實質,隻不過太多人不喜歡。
我再舉一個例子:
人們喜歡喝茶,認為茶中蘊含了天地間的“清陽之氣”。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真正具有比較足清陽之氣的茶葉,味道是苦澀難以下咽的。
你又想喝清香的茶,又要裡面的清陽之氣,你覺得可能嗎?
蘊含足量清陽之氣的茶,其生長的環境是比較惡劣的,也恰恰是這惡劣的生長環境,它才能吸收天地間的清陽之氣而成長。那些經過人工養殖的茶樹,更多蘊含的是地氣中的污濁之氣。
這裡指出一點:天之清陽之氣與地之污濁之氣,這裡面沒有褒貶的含義,隻不過是天地間陰陽兩種屬性的物質。
天地的法則是這樣,“樸”是實質,人道的法則也是如此。
正所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是效法于地的規律,地是效法于天的規律,天是效法于道的規律,而道則效法于自然的規律。
#####故大道者,易通之途也,水多以平谷之地為易通之途,雲多以高山之間為易通之途,人以明心易行,為易通之途。
這篇文章好好思考,你會有所收獲。
- 上一篇 小驚喜
- 下一篇 2024-08-03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