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二次成長
最近看到一段直擊我心的話: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卻又擔心自己是塊美玉,故有不肯庸庸碌碌,與瓦礫為伍。于是我漸漸地脫離凡塵,疏遠世人,結果便是一任憤懑與悔恨,日益助長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其實任何人都是馴獸師,而那野獸,無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
這是日本作家中島敦在《山月記》中講述一個書生李征,郁郁不得志之後,變成猛虎的傳奇故事時寫的。
李征二十幾歲人生得意,高中進士,如無意外大概率會進入仕途,加官進爵的。
但是他說:“不屑廁身于稗官賤吏之流”。
狂妄自大的李征辭職回鄉,希冀以詩詞流芳百世,一無所成之後,迫于生計,他又出來做官,依舊孤傲,結果依然一無所成。
等到最終等他幡然醒悟之時已然變成惡虎。
看完這個故事的時候,不禁感慨:“何人不是李征!”李征的悲劇是性格使然,但是觀看李征的心路曆程,恐怕每個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李征的影子,所以看到李征的故事時不勝唏噓,但是唏噓之後總是在想如何避免重蹈李征的路呢?
王瑞的《二次成長》,我感覺備受啟發。
王瑞,B站的知名心理up主,畢業于美國波士頓學院心理咨詢專業,現于中美精神分析聯盟精神分析高級組項目進行訓練。
她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二次成長的機會,因為我們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在從出生到18歲的成長中我們是被動的,依賴父母,受限于環境,成長的結果可能無法讓自己感到滿意和幸福,但是我們可以以自己為主體,運用一些心理學上的小方法去審視自己,進行二次成長,對我們已經定型的人格進行重塑。
讀完《二次成長》最大的感受就是過去的已經過去,但是過去的經驗總能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發。
人生的成長離不開不斷的反思,柳傳志就曾說:“這些年的管理工作和自我成長中,複盤是最令我受益的方法之一”。
他推崇一種GRAI複盤法,而王瑞的《二次成長》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尋找早年印記、初現自我輪廓、建立自我價值、重塑自我心智、擁有完整人格幾個階段來完成。
本質上也是引導人對自己18歲前的人生來一場複盤。
比如談自尊,她從自尊的建立開始講,帶我們進入到了4-5歲的兒童早期,這一時期孩子們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開始在這個世界上構建屬于自己的價值,也是這個階段開始有了自尊。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