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文化内涵與哲學意義

文/阿斌  【原創影評】

【鄭重聲明: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

《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是一部由可可豆動畫、光線彩條屋影業出品,餃子編劇并執導的動畫電影。該片于2025年1月2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2月14日在北美院線全面上映。

該片是《哪吒》系列電影的第二部,延續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簡稱《哪吒1》的風格,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哪吒1》重點講述了哪吒的出生,他由一個被人嫌棄的魔童逐漸被人接受的故事。

《哪吒2》講述了天劫後,哪吒、敖丙的靈魂保住了,但很快會魂飛魄散。太乙真人打算用七色寶蓮給二人重塑肉身,卻遇到重重困難。太乙真人帶哪吒去玉虛宮參加成仙考試,遇到大反派無量仙翁。哪吒通過了考核,卻得知自己的家鄉陳塘關被屠城,他以為是東海龍王所為,與之大戰。後經申公豹揭露,才知毀滅陳塘關的幕後黑手是無量仙翁。在一場場生死較量中,哪吒終于從“魔童”成長為“英雄”,這是這部電影的核心主題。

影片上映後,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截止到2月16日其票房已突破110億元,外加15億美金。在全球影史排行榜上已進入前10名。後續票房還會不斷增長。


一、 火爆原因

這部《哪吒之魔童鬧海》取材于中國古典神話《封神演義》和《西遊記》,影片圍繞哪吒這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通過現代化的視角和細膩的情感描繪,為觀衆呈現了一場有關親情、友情、成長、責任和自我認知的艱難旅程。

這部電影之所以取得良好佳績,主要原因有:

1. 前作口碑

《哪吒2》作為《哪吒1》的續集,前期積攢了良好的口碑。在2019年《哪吒1》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經過五年磨砺,《哪吒2》結合當今的國際形勢進行了大膽創新,内容更加豐富多彩,因此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許多觀衆對後續充滿期待。

2. 制作精良

《哪吒2》延續了前作的高水準制作,包括精美的畫面、流暢的動作設計以及震撼的視覺效果,給觀衆帶來了極佳的觀影體驗。

特别是創作團隊從故事的編寫,到動畫制作,再到電影拍攝在原有基礎上用心地進行的精細打磨。影片中有笑點、有淚點、也有痛點,兼顧了各個不同的年齡段的觀衆。

很多人都認為,動畫電影是拍給孩子看的,因此觀影人群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這次《哪吒之魔童鬧海》卻突破了傳統的觀影習慣,讓不同年齡段的觀衆走進影院并在觀影後有所收獲。

例如:喜歡看搞笑的,可以在影片中看太乙真人,他胖胖的身軀,大腹便便騎個飛豬,十分搞笑;小朋友們可以看萌萌的土撥鼠;喜歡文雅儒生的,有少帥敖丙;喜歡家庭親情的,有兄弟情、母子情;喜歡看武打的,有許多場不同角色的各種打鬥;喜歡宏大叙事的,可以看正義力量與無量仙翁的較量。影片照顧到了不同年齡段方方面面的觀衆。

另外,無論是動畫,還是音效,達到了較高水準,提升了我國動畫影片在國際舞台上的競争力。

3. 劇情創新

雖然《哪吒2》基于中國傳統神話故事,但在劇情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改編,賦予角色更豐富的内心世界和成長軌迹,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勝。

影片既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又賦予了其新的時代意義。例如,影片中的許多台詞都是現代語言。這種創新,讓古老的故事煥發新的生命力,吸引了更多的年輕觀衆。

4. 情感共鳴

影片通過哪吒的成長故事,探讨了家庭、友情、責任等普世價值,引發了觀衆的強烈情感共鳴。其中有哪吒與父母的親情,有哪吒與敖丙的友情,有敖丙與敖光的父子情,還有太乙真人與哪吒的師徒情。

在影片中反複出現雞毛毽子。哪吒小的時候被人歧視,沒有朋友,他媽媽殷夫人陪他踢毽子。這個雞毛毽連接着母子的情感,在後面也反複出現。

當哪吒面對重大抉擇時,他回憶起父母為他的付出,内心産生強烈的情感波瀾。這些情感共鳴都深深吸引了觀衆。

最打動我的是,當無量仙翁将哪吒及他的父母都投入到天元鼎中要煉成丹藥,還要讓哪吒吃下貌似新冠病毒的死魂丹,哪吒甯願自己死去,也要救父母逃離苦海。

5. 特殊隐喻

在影片中有許多特殊隐喻。例如:哪吒跟着師傅太乙真人去參加考試,走入玉虛宮,哪吒說:“好白,好白。”觀衆都明白,這個好白的宮指的是什麼宮。哪吒因尿急,揭開了無量仙翁的真面目,到影片的結尾,創作者向觀衆揭曉謎底,那個老壽星無量仙翁,其實是個樹妖,而樹妖又暗指森林法則。

還有無量仙翁的天元鼎上的符号,以及象征美國綠卡的綠佩等。

...

在無量仙翁被哪吒暴打以後,玉虛宮的人臉識别系統居然識别不出來它的主人,無量仙翁也自诩“沒臉了”,暗喻了其人“不要臉。”

2023年刀郎的歌曲《羅刹海世》,火遍全國。歌曲中并沒有點名,但大家都知道暗諷是什麼意思。

在國際風雲變幻的當今時代,一部《哪吒2》,成年觀衆都能看明白其中的隐喻,《哪吒2》以其獨特方式對世界霸權主義發出無聲的呐喊。

如果,一定要說《哪吒2》有什麼不足,就是哪吒的人物形象有點醜。


...

二、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指一個社會或群體擁有的獨特經過長期形成的、具有普遍共識的價值觀念、道德準則、藝術審美、文化傳統等精神内核。

《哪吒2》作為一部基于中國傳統神話改編的動畫電影,包含了豐富的中國元素,同時通過現代叙事手法賦予這些元素新的文化意義。這部動畫電影上映,激發了廣大觀衆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影片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動畫的創作實力,推動了中國文化在國際範圍的傳播。

1.神話故事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是上古時期的文化産物,也是上古時期社會的縮影。它反映了早期華夏兒女淳樸的思想感情以及古人對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探索與追求,是人類早期思維活動的一種積澱,其内容相當豐富。

動畫影片《哪吒》以傳統神話《封神演義》《西遊記》中的哪吒故事為基礎,延續了哪吒、敖丙、李靖、太乙真人等經典角色。不僅如此,影片還融入更多神話元素,如龍王、天庭、四海龍王等,進一步擴展神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在民間流傳廣泛,有較深的群衆基礎。

敖丙在《封神榜》中是一條青龍,在《西遊記》中是一條白龍,在動畫電影《哪吒1》《哪吒2》中,他是一個溫潤如玉、外形俊美、情感細膩的美少年,與哪吒是亦敵亦友的關系。

2.文化符号

《哪吒2》中的文化符号,包括器物符号、角色符号和場景符号等。

器物符号:乾坤圈、混天绫、風火輪等。

乾坤圈,由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所贈,是一個金黃色的圓環,也是傳統道教的法器。

混天绫:是一條七尺長的紅绫,原為寓意束縛妖魔、橫掃邪氣的道教法器。在影片中,殷夫人以混天绫保護哪吒,此寶具有包容萬物,翻江倒海的神力。

風火輪:是中國神話傳說家喻戶曉的哪吒法寶之一,雙輪轉動間有風與火之聲,左右二輪生風噴火,故稱風火輪。風火輪象征速度與戰鬥力,在電影有一個鏡頭是哪吒腳踩風火輪在鐵道的兩條鋼軌上滑行。

角色符号:哪吒、太乙真人、敖丙、龍族等。

哪吒這一神話形象,哪吒的大哥叫金吒,二哥叫木吒,為什麼李靖的三子不叫水吒、土吒?而叫“哪吒”?

據《辭海》和《康熙字典》記載,“哪”字有一意可指“傩(nuó)”,本意是驅邪除惡,鬼神之偶像。

哪吒的原型來自古代印度的佛教神話,但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中生根發芽,曆經數千年的演變,哪吒早已成為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和強大生命力的中國文化符号,同時哪吒的故事是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的神話傳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當代人審美的佳作。

1979年上海動畫電影制片廠就已拍攝過《哪吒鬧海》,給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在影片《哪吒2》中,還有許多文化符号。例如:兩個綠色的結界獸,他們的原型來自于神秘的三星堆;玉虛宮的飛鳥也來自于三星堆神樹上青銅鳥;太乙真人喝酒的罐子是商代彩陶;七色寶蓮來自于西漢的錯金銅箔山爐,花瓣上的紋樣是典型的中式雲紋;殷夫人使用的銅劍是越王勾踐;天元鼎來自于商代龍紋扁足鼎,以及龍王服飾上的海浪紋理,建築群複刻故宮的飛檐鬥拱等等,若仔細找找,還能找出許多處。

影片中,從人物的服飾,場景建築設計,酒器、樂器、兵器等,處處都包涵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

3.普世價值

影片通過哪吒的成長,探讨了家庭、友情、責任、命運等普世價值。

一是自我認同與成長:影片通過哪吒的成長故事,探讨了自我認同與自我實現的意義。哪吒從最初的自卑、迷茫,到最後喊出“我是誰,我說了算”,他不再被“魔丸”身份所束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價值,實現了自我認同與成長,也啟發觀衆不要被他人定義,要勇敢地做自己。

特别是哪吒的經典台詞“我命由我不由天”,傳遞了無畏精神,鼓勵人們勇敢地與命運抗争,大膽追求自我價值。

二是改變命運與自我救贖:影片中哪吒面對被自己的宿命和社會偏見,他沒有屈服,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這種抗争精神,呼應了現代社會中人們對個體自由和自我救贖的普遍追求。

三是家庭與社會責任:哪吒在追尋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始終沒有忘記家庭和自己對社會的責任。他既為了保護家人而戰,也承擔起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

...

三、哲學意義

如果對《哪吒2》進行深度思考,我們不難發現它的哲學意義也是這部電影的看點。

1.陰陽對立的辯證統一

哪吒與敖丙兩人一水一火,一個是魔丸,一個是靈珠,兩個人亦敵亦友,同體共生,相互依存,這是典型的陰陽對立。在影片中,編導又讓二者合二為一。這種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系,影片中給予了充分展現。同時也暗示人性的複雜,善惡并非絕對,而是相互共存。在視覺上,“水火交融” 的戰鬥場景,隐喻着剛柔并濟的處世智慧。

2.人性的複雜與善惡轉換

在影片中申公豹是給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開始我一直認為申公豹是個反派,但實際上申公豹這個角色突破了非黑即白的反派設定,很立體,很飽滿。

申公豹出身小鎮被無量仙翁引進門,加入闡教,成為小妖。他幫無量仙翁做事,做了許多髒事。他嫉妒心強,不甘人後,渴望權力與地位,他的行為常常被視為邪惡,甚至與奸臣勾結,助纣為虐,但他的内心中也有善良的一面。

申公豹說:“流言蜚語又能奈我何,再窮我也沒有騙過朋友,再苦我也沒坑過身邊人,再難我也沒算計過誰,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你沒有随他的意,他就忘記你對他所有的好。”

申公豹對自己的師父雖然充滿了不滿和怨恨,但内心深處依然有着敬畏和忠誠,内心充滿了矛盾和掙紮。他的抗争既是對仙界歧視制度的控訴,也暗合職場中的身份困境。影片對角色的灰度處理,彰顯人性的複雜。善與惡并非絕對,可以相互轉化,打破了傳統的二元對立思維,強調人性中的複雜性,體現了道家“陰陽相生”的哲學思想。

3.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太乙真人幫助哪吒重塑肉身時,提到“天生的水象需要坎水淬煉,天生的火象需要離火來造”,體現了人體這個小宇宙與外部大宇宙相互呼應的關系。

哪吒作為魔童化身,通過自我修煉,實現個人意識與宇宙法則的動态平衡,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


結語

《哪吒之魔童鬧海》通過豐富的故事情節和角色塑造,以中國文化為根基,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融入現代價值和叙事手法,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融合。偏見與認同,自由與束縛,家庭與親情,責任與犧牲,這些内容的展現,讓影片更具思想内涵,也為觀衆提供了關于人生、社會和對世界的深度思考。


...

(圖片來自網絡)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