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卷卷的社會、卷卷的人生,我們怎樣做才能不被社會浪潮卷沒了

...


      現代社會,人從出生就開始瘋狂的競争和淘汰;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以及出到社會工作,我們無時無刻不是在考試就是在考試的路上,在競争和淘汰中内卷。

      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我們的大腦更輕松的應對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和内卷?有個好的複習方法非常重要,蠻幹終究是徒勞。

      一.複習的時機問題:即在什麼時候複習比較好,究竟間隔多久進行複習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的遺忘曲線規律,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過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潛在記憶的保存時間隻有一個月左右,如果不在一個月以内複習學到的知識,潛在記憶就無法發揮作用了。所以想要把學到的知識變成長期記憶,可以按照如下計劃展開複習:

      第1次複習:學習之後第2天;

      第2次複習:第1次複習1周後; 

      第3次複習:第2次複習2周後;

      第4次複習:第3次複習1個月後;

      整個計劃在約2個月内完成,這樣做足以達到高效複習的目的,沒有必要再複習更多次。

      二.複習的内容:複習同樣的内容才有效。

      重複複習同樣的内容十分重要。大家在學習時,除了教科書外,還會用到一些參考書或習題集。一但選定了某本參考書或習題集,就要一心一意、踏踏實實地把整本書都讀完。一旦更換了參考書或習題集,我們就不得不再一次從頭開始熟悉參考書或習題集的内容。而隻有内容相同的參考書或習題集,複習才會産生提高記憶的效果。使用參考書或習題集要始終如一,把自己手裡的參考書或習題集都至少學習四五遍,學習就需要這種“固執”的态度。

      三.人腦更重視輸出:人腦中存在“輸入”和“輸出”兩種操作,記東西的行為相當于輸入,考試解答試題的行為相當于輸出。

      但是人腦更重視輸出而不是輸入,因為人腦的模式是“輸出依賴型”。用我們身邊的事來舉例的話,那就是複習時與其反複鑽研教科書或者參考書,不如多做幾遍習題冊,勤加練習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相對于填鴨式的學習方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學習方法效率更高。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