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聯賞讀一百六十七
丞相祠
鄂比
望重南陽,想當年羽扇綸巾,忠貞扶季漢;
澤周西蜀,愛此地浣花濯錦,香火擁靈祠。
一、注釋
1.丞相祠——又名武侯祠。在四川成都南郊。
2.鄂比——博爾濟吉特氏,清滿洲正藍旗人。嘉慶進士。官至刑部尚書。
二、賞讀
1.格律
望重南陽,想當年羽扇綸巾,忠貞扶季漢;
仄仄平平,領字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澤周西蜀,愛此地浣花濯錦,香火擁靈祠。
仄平平仄,領字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想當年”和“愛此地”是領字,領字不計平仄。
上下聯各分句:單聯内24節奏點平仄交替,上下對應246奏點平仄相反。
上下聯句腳:平平仄,下聯句腳:仄仄平。
2.對仗
上下聯一分句:
“望重”和“澤周”主謂結構詞組相對;
“南陽”和“西蜀”名詞詞組相對。
上下聯二分句:
“想當年”和“愛此地”是三字領相對;
“羽扇”和“浣花”名詞詞組相對;
“綸巾”和“濯錦”名詞詞組相對。
上下聯三分句:
“忠貞”和“香火”并列結構詞組相對;
‘扶’和‘擁’動詞相對;
“季漢”和“靈祠”偏正結構詞組相對。
3.聯意
丞相祠
鄂比
望重南陽,想當年羽扇綸巾,忠貞扶季漢;
澤周西蜀,愛此地浣花濯錦,香火擁靈祠。
諸葛亮在南陽名望很高,想當年,他常常是手持羽扇、身服綸巾,指揮若定,用一片忠貞之心匡扶漢室;
諸葛亮之恩澤遍及四川,其恩德就像岷江一樣深廣,像浣花溪一樣芳香。人們在此地建丞相祠來紀念他,這裡常年是香火不斷呀。
4.評賞
這幅聯題的是《丞相祠》,丞相祠又名武侯祠,在四川成都南郊。
上聯,主要寫諸葛亮的忠貞之心。一分句,“望重”,名望大;“南陽”,諸葛亮躬耕之地,諸葛亮《出師表》有“成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二三分句,寫諸葛亮“望重南陽”的原因。“想當年”引領了一個四言句,和一個五言句。“羽扇綸巾”,出自宋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忠貞”,忠誠堅貞;“季漢”,季,末,即蜀漢,意指漢之季世。這兩句話意思是,諸葛亮羽扇綸巾,指揮若定,忠心耿耿幫助劉備匡扶漢室。三分句和二分句構成遞進的邏輯關系,二三分句和一分句構成因果的邏輯關系。
下聯,主要寫諸葛亮恩德遍及四川。一分句,“澤周”,澤,恩澤,恩惠;周,遍及;“西蜀”,指四川。意思是諸葛亮恩德遍及四川。二三分句,是一分句産生的結果,因為諸葛亮“澤周西蜀”,所以,“浣花濯錦,香火擁靈祠”,在成都建了丞相祠堂,來紀念諸葛亮。“愛此地”引領了一個四言句,和一個五言句。“浣花濯錦”,浣花,指四川成都浣花溪;濯錦,即濯錦江,是岷江流經成都附近的一段。這句用了一個虛拟和雙關的手法,字面意思是設想諸葛亮丞相喜歡浣花溪和濯錦江,所以在此地給他建了祠堂。實際上,是用濯錦江表達諸葛亮恩澤深廣,用浣花溪來表達諸葛亮恩德千年流芳。“香火擁靈祠”,承接二分句而寫,表達人們為了表達對諸葛亮的懷念,來丞相祠來祭拜他,常年是香火不絕。二分句和三分句構成因果的邏輯關系,一分句和二三分句野構成因果的邏輯關系。
整幅聯,聯語骈骊工雅,使用比喻和雙關的修辭手法,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敬慕和緬懷之情。
- 上一篇 關于成長的故事(一)
- 下一篇 AI視頻生成模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