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 第2️⃣4️⃣5️⃣天|縱容自己的非理性·薛兆豐
預測NO.04 虛拟空間讓我們趨于平等
預測人:薛兆豐【經濟學者】
虛拟陪伴已經應運而生,連接和從屬的服務将會無遠弗屆,但人的孤獨恐怕不會消失,因為人還是想要更多。
傳統教育将面臨進一步的挑戰,也不得不做出相應的調整。學校越來越不是學習知識的地方,而是給人貼标簽的地方。一個畢業生所獲得的文憑,更多地反映了他所經曆的磨難和所具備的品質,而非他掌握的知識與技能。
未來的教育資源是充足且廉價的,但教育水平的差距并不會因此消失。不是書多了,博士就會多。教育水平出現差距主因不在于教育資源的可得性,而在于其他因素,如家庭環境、同學圈子、預期回報和持續訓練等。
美食家不會說自己隻喜歡吃甜的。就像味蕾渴望酸、甜、苦、辣、鹹的不同風味一樣,人的感情世界也需要複雜和矛盾的體驗。觀衆不僅欣賞喜劇,也喜愛悲劇;他們希望見證好人做出令人交口稱贊的善舉,但也樂于看到壞人聰明絕頂的做出一些壞事;他們贊揚忠貞不渝的愛情,但恰當的移情别戀也能引起他們極大的共鳴。
遊戲産業的發展将遠遠超過電影産業,因為前者為消費者提供了參與的機會。現實世界裡的某個快遞員或清潔工,在虛拟世界裡可能是社區領袖或屠龍精英雄。人們無法簡單的判斷現實世界和虛拟世界哪個更重要,因為兩者都是參與,都是體驗。“我們應該在哪個世界裡選擇哪幾種角色來度過寶貴的生命”,将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
用圖像和故事來表達,比如通過AI制作自己的影視作品,将會和昔日的寫作、演講一樣,成為新人類的基本技能。未來教育普及的标準,除了聽說讀寫以外,還會加上用圖片和視頻講故事的基本要求。
創作正逐漸轉變為大衆的消費活動,而不再是個别天才的生産活動。人人都多才多藝。到那個時候,大量的創作隻能用于自娛自樂,它們在市場上很可能已經供過于求了。
黑暗、天災、疾病、盜竊、意外,人類一直在為對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做出努力。隻有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變數,人們才能過上更精彩,更美好的生活。
技術是中性的,而人往往是非理性的,更準确地說,人是多目标的。發達的技術和豐富的物質條件,使得人更有資本去縱容自己的非理性。人生來希望追求确定性,但在技術提供了一種确定性的同時,另外一種不确定性也會随之産生,不确定性本身似乎是永恒的。
人們追求的不僅僅是長壽,更重要的是感受。人們對健康、舒适和活力的追求沒有止境,所以藥物和治療的目标不僅是拯救生命,更是緩解不适和提升活力。
大衆喜歡聆聽和追随善于講故事的人。展望未來,社會需要的是推陳出新的生活意義,引領人人們排除萬難、不斷進取的原動力,是那些被意見領袖不斷賦予和闡釋的生活意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