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僞裝成獨白的愛情》| 想要一讀再讀的書
馬洛伊 · 山多爾《僞裝成獨白的愛情》是今年截止到目前讀到的最打動我的一本。作者的名字因為“馬洛伊文學獎” 而讓人較容易記住。這是我第一次讀馬洛伊的作品,首先是收到了讀書軟件的推送,然後因為書名讓我想要讀一讀。原本以為會是一本輕松的、老生常談的愛情讀物,可是當看到男女主人翁用不同的性别意識開始與我對話時,一種震顫的力量透過Kindle穿射進我的内心——原來可以這樣寫一本書!
這本書由兩部分構成《真愛》和 《尤迪特……和尾聲》,真愛的那部分是女人與男人先後的獨白,我願意相信那是真實的發生,至于尤迪特她并不是我喜歡的角色,所以不想過多談及。
一、女人的獨白
這并不是一本講述愛情的書
女人(故事中的前妻)也承認 “這世上并沒有唯一的愛情,隻是選擇去愛那個人,他變成了你的唯一“。 讓我覺得惋惜的是:男人(故事中的丈夫)對于另外一個女人(我願稱之為小三)并不是妻子以為的那樣深愛。因為一些愚蠢的女性唯愛主義獨白,妻子放棄了自己的丈夫,親手把他推向另外一個女人。在一段感情裡,那個想太多的人,總是會把原本簡單的東西複雜化。其實大多數的夫妻之間并沒有不可調和的第三者,多數時候都是人們臆想出來的的天敵,用以去調和或解釋日漸無趣生活。
孩子不可能是解藥
我喜歡作者安排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孩子死去,雖然聽起來有些殘忍。但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之所以存在,可能都是因為父母或者家庭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空隙,需要孩子用一生去填補。我一直覺得,人生來就是為了受苦。但是,卻沒幾個人願意自己去受自己的苦。大多數人在苦難累計到難以承受的時候,都會選擇以愛的名義,去将另一個沒有選擇權的小生命帶來人間,然後将他也束縛在生而為人的苦難裡!這世上當然也有喜悅的小孩,他們的到來是為了分享父母漫溢的愛與希望,我想他們是或許是比較幸福的。
二、男人的獨白
男人很多時候想要的并不是愛情,而是靜一靜
女人對于男人的愛,很多時候會像是操心的老母親對孩子的愛與控制。母親一旦哪天覺得看不透這個孩子或者感覺即将無法掌控他的時候,就會癫狂。故事中的男人有他真正的母親,但他的存在從一開始隻是為了要調和母親與父親的關系,而一旦父親死去,母親便沒有必要再繼續去與一個成年的男人僞裝母子。母子之間雖然血肉相親,但是關系的起初就是一個不情不願的錯誤。這樣的男人,面對女人無端深切的愛,怎麼能不想逃離?
他實際上并不記得自己錢包夾層裡的紫色綢緞,他每天的沉默也并不是由于相思。女人總是會把男人所有的行為解讀為:因為另外一個女人!男人的一生中,已經有無法逃離的母親,以及被婚姻綁定的妻子,他為什麼還會想要更多的女人摻合進來呢?男人無法戰勝的或許隻有性,這對于女人也是一樣的,人們大可不必如此驚慌!
他以為他在思考更深層的東西
最近看了諾蘭的《奧本海默》深有感觸,當奧本海默和愛因斯坦在思考宇宙和人類未來的時候,路易斯思考的是一場難堪以及一次晉升。很多人會對這樣的路易斯嗤之以鼻,卻忘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這樣的路易斯!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以為自己思考的東西是生活的核心,是自己之所以存在的全部意義。所以當男人思考時,他會覺得女人膚淺;當女人思考時,她會覺得男人薄情。最終,男人和女人各自淪陷在自己的思考裡,終于彼此無言。這一切的發生往往并不需要很長時間,一場糟糕的談話,或許隻需要一場婚姻。婚姻可以很輕易地将原本兩個百看不厭的人拖入烈獄。而更怕的是,在多數這樣的婚姻裡,男人和女人都覺得是自己犧牲了一切,陪着對方受苦!
究竟什麼是更深層次的思考?這場辯論沒人能赢,對于男人和女人,如果能把這些思考攤在桌面上講清楚,事情都會變得比較簡單。但是人性是喜歡神秘的!我們不願意犧牲自己的神秘感,所以才有無數的故事或者說事故,才有關于愛情無比多的論述。
實際上愛情并不存在,真愛從未發生,人們隻是選擇去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罷了!
三、第三者和故事的最後
可悲的是那個生在土坑裡的女人,一輩子實際上并沒有走出過土坑。階層的鴻溝從來就沒有那麼簡單可以逾越,物質從來不可能填補内省的空虛,她讨厭男人身上階層的香味,卻又用一生去講述這個男人,實在可悲!
不同階層的人活在自己拟定的關于階層的講述裡,而這些講述往往采用的是不同的語言。人不能去過多思考自己階層以外的事情,這并不是因為你想不明白,而是你很容易因此而錯過來自己真實的生活。在土坑裡與老鼠一起長大的女人,哪怕是睡到了蠶絲的床上也忘不了自身的肮髒!可她卻沒有用心去洗淨自己的肮髒,而是任由這肮髒躺在床上。
這是僞裝成獨白的愛情,還是真的隻是獨白?人們關于生活和愛的許多思考,很多時候都是無意義的。你的獨白或許并不需要聽衆,而是要小聲地說給自己聽。如果一個人不去傾聽自己内心的聲音,誰又會來傾聽你呢?
願我們都不再僞裝,盡情享受自己一生的專屬獨白!
- 上一篇 薄樹人《郭守敬》讀後感
- 下一篇 生命的覺醒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