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河流

涢水和富水,是湖北境内兩條普通的河流,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著名的母親——大洪山。涢水往北,見證了一座城府數百年的繁華榮耀;富水向南,譜寫了鄂中大地令人感喟的雄奇史詩。

涢水發源于随州大洪山北麓,源頭一支為大涢水,即洪沙河,源于靈官垭(坊間有多種說法);另一支為小涢水,源于小寨子山。大小涢水在上遊我的家鄉随縣洪山鎮彙成主幹,原流經随縣、應山、安陸、雲夢、應城、漢川六縣入漢水。1959年湖北省治理汈汊湖,改涢水下遊由雲夢東進孝感,至卧龍潭與澴水彙合,再入市境黃陂區與滠水并流,流經東西湖區北面,在漢口谌家矶入長江。涢水全長385公裡,大部分在随州境内。涢水兩岸,有數百條支流呈葉脈狀分布,其中流量較大的有㵐水、溧水、溠水、均水、洑水、瀖水、浪水、漳水、漻水等,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水系,被稱之為涢水流域。其流域大部在古德安府,又稱府河。“涢水濃于酒,碧山俏似詩”。波光潋滟的涢水,是有着800餘年德安府的光榮所系和記憶之根。

大富水是京山四大水系之一,發源于随州境内大洪山南麓的白龍池,它蜿蜒曲折,流向東南,從牛角尖山谷進入京山境内,經六房咀、廠河至雙河口與小富水(即劉畈河)彙合,再經宋河、羅店抵徐店三叉口與石闆河彙合,然後經田店進人應城縣境,注入漢北河,在武漢東西湖彙入漢水。大富水河流長度182.5公裡,在京山境内河道長62公裡,集聚了京山縣東北部大小支流40多條,形成一個脈絡縱橫、流域約1400平方公裡的水系。

  大富水流域是京山源遠流長的古代文明搖籃。京山最早見于史書的地方新市,就在富水之濱。西漢末年王匡、王鳳、王常領導的著名的綠林起義發源地正在此地。

曆史上的涢水和富水,白帆點點,槳聲陣陣。1958年以前,府河木船可從武漢直航随州環潭、安居,通航裡程達249公裡,“環潭的房子、安居的娘子”成為涢水人腦海中鮮活的記憶;1967年以前,無數蘭舟滿載漢口物産、應城膏鹽沿富水蜿蜒百餘公裡,直達京山宋河,富水成為流金淌銀的富裕之水。涢水和富水就這樣帶着無數渴盼的眼神,彙入廣闊的江海,成為荊楚大地分外奪目的流動風景線。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涢水和富水,是數百萬鄂中兒女共同的母親河,是銘刻他們一生的故鄉圖騰。然而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這兩條本可稱為兄弟的河流,卻曾經大動幹戈,成為大洪山曆史上一道耐人尋味的曆史公案。

筆者查閱了湖北省檔案館,初步還原了事情的原委。1947年春,随縣參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通過了建設部門的一項決議案,該案由周容生所提,案由為:拟請導引大洪山白龍池之泉水注入涢水以利灌溉而加強運輸案,該案稱:大洪山白龍池之泉水來源甚大,水位甚高,頗堪利用,若将其導引經靈官垭注入長崗店上七裡沖與涢水會合,則涢水來源增大,既可用以灌溉沿流域之田畝,複可加強運輸,一舉數得,利莫大焉。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