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共讀 | 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裡(10)
——不能用過去的經驗來想象今後的生活。
——文學作品的語言不是為了展示自身的存在,是為了表達叙述的力量和準确。
用一個簡單的比喻:文學叙述語言不是供人觀賞的眼睛,長得美或者不美;文學叙述語言應該是目光,目光是為了看見了什麼,不是為了展示自身,目光存在的價值就是“看見了”,叙述語言就像目光在生活的世界裡尋找着什麼,引導閱讀進入到故事人物和思想情感之中。
——我們今天最大的現實就是超現實。
——我們所有的人說過的所有的話,都沒有我們的曆史和現實豐富。
——一個生活在今天的人,應該更多地關心别人的生活,尤其是關心素昧平生的人的生活,因為更多地關心别人的生活,才可以更多地了解自身的生活。
——鳥說,人類不能忍受太多的真實。
——一個極端壓抑的時代在社會形态劇變之後,必然反彈出一個極端放蕩的時代。
我的預期是,今天這個時代的放蕩和荒誕差不多應該見頂了,應該到了緩緩回落的時候了。
因為我們人人需要自救。
——有時為了解決問題,再多寫一些細節會更優美。
——荒誕小說和寫實小說最大的區别在于它們和現實的關系,寫實小說走的是康莊大道,荒誕小說是抄近路,是為了更快而不是慢慢地抵達現實。
——我發現有些人關注現實,是看電視或者網絡才知道的。
有些事件都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存在了很長時間,不是說媒體不報就沒有這回事。
今日中國的現實常常以荒誕的面貌出現。
一位叫陳硯書的網友到我的微博上說:“《第七天》争議大的根源是民衆對荒誕的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乃至見怪不怪,對荒誕的縱容使荒誕化為平常。”我覺得他說得很好。
——小說的叙述語言不應是作家自作主張,應該是由小說本身的叙述特征來決定。
——我寫的時候感到現實世界的冷酷,寫得很狠,所以我需要溫暖的部分,需要至善的部分,給予自己希望,也給予讀者希望。
現實世界令人絕望之後,我寫下了一個美好的死者世界。
這個世界不是烏托邦,不是世外桃源,但是十分美好。
(本書分享完畢)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