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日更文五:深耕
今天是2024年1月5日。
當我鄭重地寫下這個标題,慶幸已然步入改變自己的深水區了。
之所以用深耕作為标題,是因為今天的常态化閱讀給我很大的鼓舞和啟發。作者說,教師的成長要完整、系統而又能兼具特色;今天的老師,要是融合大氣、骨氣、才氣、書卷氣等的年輕氣質的完整統一者。教育這個行業,一樣要具有深耕的意識。
下午打卡寫完今天要寫的字,我依然明白“一分辛苦一分才”“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如何讓這樣的進步可持續,是需要思考的問題。這些年裡,堅持着讀書和日更,因執着于教科研方面的一些追求,不願意流于老套的無用功,新的更好的方法尚且又在摸索中,于是給了很多人笨鳥先飛的印象。事實上,我并不喜歡笨鳥先飛這個詞語。我隻是專注于自己要做好的事情,無它。
剛開始寫日更的時候,有同事直接揚言有什麼意思,天天寫還不是這樣,文章可讀性差、教學業績也不見長。直到上半年指導學生參加讀寫大賽獲獎頗豐,突然之間沒有人會在吐槽 日更沒有作用了;三年的日更堅持下來,我當然明白确實不易,也收獲不少,譬如出版社陸續寄來的二十多本贈書,還是包郵寄來的。沒有讀與寫的積累,也不會有出色的觀點、新穎的想法、可圈可點的意見,後來也很少聽到如之何的聲音了;寫日更還有一個原因,是漲粉,然後偶爾爆棚了一下虛榮心。不過,快700的粉絲已經被我清零了,2024我想重新出發。
我想做一名終身學習的可持續發展者。
當然,這與再教育領域裡的深耕完成相輔相成。沒有持續性的學習,便不可能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沒有可觀的成長高峰體驗,學習缺乏自驅力,其效果也必然會打折扣。深耕靠什麼,短期靠自律,中期靠理想,長期靠情懷。
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會感慨這麼多年過去,怎麼老師還是這個樣子。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不學習,就無法兼容時代的脈搏,無法緊扣潮流的前線,無法真正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當下流行的一個教育熱詞是德育,而這恰恰體現了其在學校裡的欠缺程度可能會超過想象。一切都向分數看齊,即使是公開課關鍵之處也是考點而非育人,這是教育的痛點和軟肋。
以前教一年級的時候,開學第一課我都教唱《上學歌》。自恃有些經驗,所以也不用趕進度,不用管别人怎麼教,完全可以實驗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這麼幾年堅持下來,也有了一定的收獲,但要說深耕還差太多的東西。去年九月份開始教二年級,陌生的教材倒不是重點,而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幾乎全被湮滅了。是的,為此我很長一段時間裡不明所以,随着教學的深入,我恍然大悟教育工作中的一些操作方法确實跟幾十年前無異,隻不過多了多媒體,可這依然掩蓋不了方法的陳舊與落後,很多的年輕老師過于世俗化了,為了分數全然不顧學習興趣的培養、好奇心的激發、學習習慣的養成,一旦做錯一題就抄幾十遍。更加悲哀的是,學生很吃這一套。所以一旦接手别人教過的學生,我都會很難。
不論現實如何,我會都會嘗試用實驗、研究的心态來開啟教育教學上的教科研。還有一點就是,不被環境所左右,堅持自己的主張,積極地實踐,用心思考和記錄,不斷反省和總結。
- 上一篇 冬天夜晚的農民
- 下一篇 愫愫的日記 | 閱讀:開啟無盡智慧之門的鑰匙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