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

1

小雅從兒子三年級開始,就不再接送他了。

“你是小小男子漢了,獨立上學沒問題吧?”

“當然沒問題!”

象征性地征求完孩子意見,這事兒就這麼定了。雖然上學路途隻有15分鐘左右,但是路上要過三個紅綠燈。所以小區裡其它同齡孩子大多還是父母或者家裡的老人接送。

每天出門前,小雅會把飯盒提到門口,等兒子彎下腰穿好鞋子後,擡起頭的瞬間自然把飯盒遞到他手上。動作銜接得剛剛好,一秒都沒有浪費。

兒子右手接過飯盒,左手就去抓門把手,咔嚓一聲打開門出去了。

小雅總會在兒子剛邁出門的那一刻,接過門把手,探出腦袋念叨那句每日必說的話:“過馬路一定要小心喲,哪怕綠燈也要左右看下,難免有些車趕時間,不顧交通規則。”

“知道啦!”兒子頭也不回地走了。

有時候,她的念叨簡短得多。有天,她照例在兒子出門時,抓着門把手,探出腦袋念叨道“過馬路,左右看!”

這時兒子接了一句:“兩隻耳朵豎起來!”

這哪兒跟哪兒呀。他說完,兩人一起哈哈大笑。

2

兒子每天5點半放學,到家時間一般5點50左右。小雅會算好時間,切好水果,等着兒子回來。

昨天,臨近放學時,天空突然飄起雨來。她想着兒子頭天把傘忘在學校,今天帶回來正好不會被雨淋,就不用去送傘了。于是安心去準備晚飯。

臨近6點,見兒子還沒回來,她心裡有點兒慌亂了。

她翻出兒子的電話手表号碼,“您所撥打的電話已關機!”

這孩子,電話手表長期關機。她趕緊換了睡衣,抓把雨傘準備出門去接兒子。這時,正好瞧見,兒子的電話手表就在鞋櫃上。一定是出門時落這裡忘帶了。

小雅家住一樓,有個小院。兒子有時候從正門回來,有時候從小院進屋。為了避免與他錯過,她剛離開,兒子就到家進不了屋。她幹脆這次從小院出去,故意把客廳通往院子的玻璃門留了一條小縫。

小區裡播放着輕柔的鋼琴曲,草坪上鋪滿了藍雪楹花瓣。空氣中混合着若有若無的栀子花香和雨後泥土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

這麼美好的雨天,不出門轉轉真是可惜。

3

當她撐着雨傘來到小區後門外的路口,發現馬路對面很少有學生過來了。再看看時間,6點都過了,想着兒子走得再慢也該回來了才對。

可是,怎麼不見他人影兒呢?難道今天做值日,不對,他上周才做了值日。難道他今天不乖,被老師留學校了?小雅又低頭翻看了孩子班級的微信群,老師确實通知了幾個補作業的孩子要晚走。可這裡面也沒有他呀!

到底他去哪兒了?不會與他走錯過了吧。也許他早已到家了。

不對!他如果到家了,沒看到我,他一定會用電話手表打給我,問我去哪兒了。可是至今也沒來電話,可見是還沒到家。

她繼續在雨中,在紅綠燈路口,手裡撐着雨傘,再等了10來分鐘。這時,馬路對面早沒有學生模樣的孩子走動了,她才準備回家看看。

她沒有帶鑰匙,就隻有原路返回,從院子進屋。剛到院子門口,見客廳有燈光傳來,她舒了一口氣。隻見兒子正低頭鼓搗他的自行車,她怒氣又來了。

“你到家了怎麼不給我打電話?你知不知道,我在路口等了那麼久有多擔心你?”

兒子愣愣地盯着他,不知如何回答。

“進屋來!”她坐到沙發上,做好了教育兒子的準備。

他小心翼翼地坐到了媽媽的對面。

“說說看,怎麼回家沒見到我就不覺得奇怪?就不關心我去哪兒了?會不會是找你去了?”

“我以為你故意沒關門,就是有事出去了。等會兒就會回來的。”他怯怯地回道。

原來人家思維跟自己的完全不一樣。小雅的邏輯就是,兒子回家沒看到她,自然好奇媽媽去哪兒了,會用電話手表給她打電話。

但是她又覺得别人思維與自己不同,這不算是多大的錯誤。隻好溫柔提醒道:“下次回來,沒看到媽媽,該怎麼做?”

“第一時間給你打電話。”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