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13)
在長安待了兩年的李白尋尋覓覓,兜兜轉轉,卻終究未開拓出屬于自己的舞台。于是,失落之餘,他開始漫遊河南,先去了開封商丘等地,最後在洛陽落腳。
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有十三朝古都之稱。與長安的繁華相比,洛陽并不遜色。
洛陽見過的世面太多,對李白有點不以為然,接待得有點冷清。幸好期間,李白認識了一位與他意氣相投同樣豪放不羁的朋友--元演。兩人在洛陽結伴暢遊,詩歌互答,把酒臨風,過了一段盡興逍遙的日子。
但有聚就有散,離散是常态。出來四年了,仍一事無成,李白突然有點想安陸的家。
那晚,元演為他在酒樓餞行,遠處突然飄來《折楊柳》的曲調,李白的鄉愁瞬間被觸動,眼前閃過了許夫人的身影。于是,他即興吟誦一首七絕《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古詩中,從送别到折柳,再從楊柳轉寫到春風的詩文很多,前面也已經介紹了些,後面還會陸續提及。但一般作者寫得即便精妙隽永,總不及太白的奇巧精湛。比如他另外一首詩《勞勞亭》中的“春風知别苦,不遣柳條青”兩句,當真是匠心獨運,别出心裁。
連春風都不願看到依依惜别的場景,所以愣是不讓柳枝發芽變青,不讓友人折柳相送,這是多麼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這種超乎常人的奇思妙想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古往今來,除了詩仙李白,幾無一人相提并論。
寫下上述詩歌不久,李白便離開洛陽,回到了安陸。
看着風塵仆仆稍顯憔悴的夫君歸來,許夫人久已孤寂的心房溢滿了幸福,顔面染上了桃花般的紅暈。噓寒問暖後,更是親自動手,為李白洗客袍、做飯菜,然後焚香調笙,溫酒侍奉,以女人特有的細膩體貼,為夫君抹去在外流浪的疲憊和傷痕。
白兆山桃花岩遠離塵嚣,是處幽靜的所在。這裡可以盡情低吟,亦可放喉高歌,能莳花弄草,共林泉安眠。他想學陶淵明的模樣,融入山水,渾然忘我,再也不去管顧安社稷、濟蒼生的宏偉志向。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複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
可能自己覺得醉的次數太多,冷落了妻子,李白心裡有點過意不去,于是寫詩戲虐說:“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太常為官名,掌管禮樂祭祀等事務。據傳,東漢時有一位名叫周澤的太常,克己奉公,長期齋戒在齋宮之中。一次突發疾病,且很嚴重,妻子聞訊好心前往探望,不料丈夫大怒,居然讓人将妻子捉到官府定罪,認為沖犯了神靈。
時人笑他太迂腐,調侃道“身世不諧,作太常妻。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言下之意,太不近人情,有違人倫了。
李白上面的小詩有自我解嘲之意,但按我對李白的印象,他還真的“當之無愧”。一紙婚姻如何能栓得住浪子的心?李白是誰?他是遨遊蒼穹的大鵬,是搏擊風雨的雄鷹。做這種人的妻子,結局還真有可能類似“太常妻”。
這樣說并不是否認李白的偉大,我隻想表明他原本就不屬于俗世,他隻為詩而生。他不識世事人心,不會權變機巧,不屑爾虞我詐,不肯仰人鼻息,他隻做他自己。因此,幻想或要求與這樣的“異人”琴瑟和鳴并相伴至白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後面,我們看看會發生什麽。
許夫人對自己的關愛一如既往,但時間久了,李白的心又不安分起來。他聽聞自己傾慕已久的韓朝宗,也就是一度推薦孟浩然卻反被浩然放了鴿子的那位,時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吏且兼任山南道采訪使,正駐節襄陽。
襄陽安陸,近在咫尺,當然得去碰碰運氣。他随即寫下了一封極盡奉承溢美卻又自命不凡的陳情書信,帶在身上,來到了襄陽。不妨看一下這封求薦信《與韓荊州書》: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曆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迹,安敢不盡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願開張心顔,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
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即辟荀慈明,既下車,又辟孔文舉;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餘人,或為侍中、尚書,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薦一嚴協律,入為秘書郎,中間崔宗之、房習祖、黎昕、許瑩之徒,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白每觀其銜恩撫躬,忠義奮發,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諸賢腹中,所以不歸他人,而願委身國士。傥急難有用,敢效微軀。
且人非堯舜,誰能盡善?白谟猷籌畫,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積成卷軸,則欲塵穢視聽。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若賜觀刍荛,請給紙墨,兼之書人,然後退掃閑軒,繕寫呈上。庶青萍、結綠,長價于薛、卞之門。幸惟下流,大開獎飾,唯君侯圖之。
談士:言談之士。吐握:喻求賢之心切。龍蟠鳳逸:喻賢人在野或屈居下位。蟠:盤曲逸:隐逸。收名定價:獲取美名,奠定聲望。穎(yǐng):指錐芒。穎脫:鋒芒全部露出,比喻才能充分顯示出來。。疇曩(chóu nǎng):往日。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齊同。
倚馬可待:喻文思敏捷。東晉時袁宏随同桓溫北征,受命檄文,他倚馬前而作,手不辍筆,頃刻便成,而文極佳妙。司命:原為神名,掌管人之壽命。此指判定文章優劣的權威。王子師:指東漢王允,字子師。撫躬:慨歎。谟猷(móyóu):謀劃,謀略。塵穢視聽:請對方觀看自己作品的謙語。
刍荛(chú ráo):割草為刍,打柴為荛,刍荛指草野之人。此作者用以謙稱自己的作品。青萍:寶劍名。薛:薛燭,春秋時越國人,善相劍。卞:卞和,古代善識玉者。此處喻指韓朝宗。
還記得孟浩然寫給張說的那首名震古今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幹谒詩嗎?我當時點評說:作為幹谒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分寸要拿捏得恰到好處:既不能一味奉承谄媚失了面子,又要顧及對方的身份。态度要不卑不亢,措辭須委婉含蓄,才是第一等的幹谒詩。
說韓朝宗“筆參造化,學究天人”以及“德行動天地”,固然有吹噓拍馬之嫌,尚可理解,畢竟韓朝宗才學名望确實也當得起這樣的贊美,隻是李白此信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推薦自己。
他怎樣毛遂自薦的呢?
他說: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他說: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他還說:(似我這等人才),你何必舍不得階前的區區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揚眉吐氣、激厲昂揚、氣概淩雲呢?
好嘛,你李白牛逼,先給我戴高帽子,真真正正的目的隻是想擡高自己罷了。你以為我看不出你的那點小心思?還想要挾我?好像我不幫你的忙,就不仁不義?我不舉薦你這樣的曠世奇才,是我有眼無珠了?
在古代,求薦原本尋常,但好歹總是有求于别人的事情,所以文氣大體上還是低調謙抑為好,即便想鋪排自己的優點,也應含蓄一點。然而小李同志,卻完全将自己放在與對方平等的地位上,毫無掩飾地嘚瑟自己的才華,沒有半點低眉順眼的怯懦和鄙态,反将一篇求薦文章,愣是寫得縱橫恣肆,牛氣沖天。
結果,早就聽聞李白狂傲自負的韓大人看了信後,根本沒有理睬他。那日,李白倒是有幸被請入座,但整場宴會期間,韓大人除了跟其他賓客把酒言歡之外,酒宴散場,他都沒拿正眼瞧一眼小李。
李白納悶極了。他自信他的才華足以濟時用世,自認毛遂自薦完全是為社稷考慮。他思襯韓大人一定會舉薦自己。他固執地認為,賢士相交,自當光明磊落,坦誠以待,何須惺惺作态,虛以為蛇。
這就是天真率性甚至幼稚的李白。他光想着出人頭地卻連正常的世故人情都拎不清。政治上需要的進退趨避,官場上的韬光養晦,他都不懂不通,即使懂,以他的心性,也絕不會随波逐流,阿奉乞憐。
待續。
- 上一篇 很酸的文案
- 下一篇 做自由職業一年後,我再也不想回去上班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