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進廢退”的理論依據是“增強回路”

昨天用新學的詞“用進廢退”分析了這個十一假期的狀态變化,也再次清晰了自己的特性之一:玩的越多,越想繼續玩,越不想幹活,而且一天下來即使啥也沒幹還特别累;相反,如果從一大早開始就在做事,反而到了晚上還不想休息,還想接着幹……。

這種特性用老話形容是不是所謂的“勞碌命”?小時候常聽老人們感歎“我就是勞碌命,不動彈就渾身不舒服”。自以為“勞碌命”這個詞算不得一個褒義詞,不喜歡,所以就不給自己貼這麼個标簽了。但不免對這背後的原理抱有好奇。什麼都不做的一天到了晚上還覺得累的不行;有目标有行動的一天反而精神抖擻——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也許是吸引力法則,這麼巧,今天就看到了另一個詞——增強回路。

德内拉·梅多斯在《系統之美》一書中說,世界上有一個底層的系統規律叫“增強回路”,它的發生就好似兩個孩子發生了争執,這時A娃打了B娃一拳,B娃毫不示弱踢了A娃一腳,雙方之間的你來我往就好像一個“回路”,每一拳、每一腳都會強化矛盾,升級暴力。

順着這個思路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了解釋。比如,原本兩個人僅是拌嘴幾句,後來卻莫名其妙演變為拳打腳踢。其實就是這個過程中,雙方互不相讓,不斷地用行為強化了“回路”。

再比如,日常可見的吼娃事件,本來隻是因為一點作業沒寫說娃幾句,說着說着就牽扯出了“上次也是這樣”、“再上次不但……而且……”,越說越氣,越發覺得眼前的熊孩子已經“無藥可救”了。這是一個人就把這條回路增強了啊。

這樣例子比比皆是。殊不知,我們寶貴的資源之一——“注意力”的使用也同樣遵循這個規律。

以我為例,如果早上睜眼躺床上先刷一會兒小說,那麼在沒有外力約束的情況下,當天主動去做其它腦力工作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而且刷的時間越長越不想做事。這是因為在一天的剛開始注意力就被小說有趣的情節吸引了,每一次點擊屏幕都會讓人産生更強烈的點擊欲望,回路不斷增強。而這種回路是一個“負向回路”,它符合人的天性——享樂主義、喜歡做低耗能的事情。時間越長,這種負向回路就越強,注意力受到的影響就越大。而想要轉變這種狀态,去面對困難、枯燥的工作時,就需要意志力了——靠意志力去對抗天性,極其耗能!

這還是其一。其二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免會産生情緒上的糾結和拉扯——“我該去做事了”VS“再看一會兒”,每一次的拉扯都是一次情緒回路的增強。且随着時間的流逝,這種拉扯又會帶來自責、内疚的情緒。所以哪怕躺平一天,到了晚上依然感覺很累,因為意志力和情緒的耗能不容小觑,心理上的疲憊有時候遠勝于身體上的。

那麼反過來,如果我早上起床就開始做一些重要的工作,這就是在用行動在增強“正向回路”,随着回路逐漸增強,不但工作推進的越來越順滑,狀态越來越好,而且随之而來的成就感也同樣在增強情緒上的“正向回路”。這就是為什麼工作了一天,到了晚上我卻感覺“我還能接着幹!”

在有了關于“增強回路”、“正向回路”、“負向回路”這些認知過後,突然想到了一句老生常談——要事優先!果然,成功人士總結出來的道理背後是有科學依據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