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俄國簡史》有感

近讀一本由美國瑪麗·普拉特·帕米利注述、宋純翻譯16萬字《俄國簡史》的讀本。覺得翻譯得不算上好,但大緻了解了俄羅斯的曆史脈絡,這些脈絡在大學通識教育的《大學世界史》中基本沒有交代,源于後者重點講的是十月革命和蘇維埃政權及布爾什維克等。

其實,俄羅斯被命名為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曆史上是相當後期的事,是近幾百年的事。它本是一個在落後、野蠻、頻繁被外族入侵蹂躏改造的以斯拉夫血統為脈絡的松散而多民族或多部落多公國的龐大的地域概念。它多麼的苦寒,它又多麼的一馬平川,多麼的沒有有效的山脈高原作為屏障偏安一隅,也沒有有效的出海口,有的是有幾條不錯的大河,如伏爾加河、第聶伯河、涅瓦河等溝通和滋潤着這其實絕對值也相當多的适合農牧業的黑土地和大草原以及森林。

早期,由于它幼稚、松散、粗魯、沒有規矩,整體顯得異常的拉誇,雖也不斷湧現過個别的強人,可惜都難成氣候。但畢竟自留裡克、奧列格、伊戈爾到奧爾加開始,從北方(即北歐挪威等)、從西邊日耳曼的某種意義上來說被邀請進入用武力強權管治過,尤其是來自東方蒙古人在1224年開始長達250年的沒有人性的鐵血統治、同時因雜交混入了鞑靼人和匈奴人的血脈。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一方面主要受東方希臘、拜占庭、土耳其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影響,加上後來隔壁接壤的德意志普魯士人揉入了西羅馬帝國的基督教的影響。

因此,一個偉大的俄羅斯帝國在苦難涅槃中誕生了,先是彼得大帝的開拓,跟着是葉卡捷琳娜一世和二世的發展,再來的是列甯的獨樹一幟、斯大林在二戰時登上頂峰、戈爾巴喬夫的偉大轉折,到當代近二十年弗拉基米爾·普京與西方的頑抗,苟且維持着龐大而落後于時代潮流的帝國。

——2023.11.28.上午.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