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價提高了?

...



我的身價提高了?

        人老了,養老問題拷問着兒女們對父母的态度。小區裡目前有九家九十多歲的老人家庭,他們的老年生活狀況,有苦有樂,有喜有憂,各不相同。

        說說其中兩個家庭的養老問題。一家有十個子女,他們是半路組合夫妻的兒女,相互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已經四十多年了,比跟他們原配生活的時間長。子女們平日相處得不錯,關系比較融洽。大叔明确說他的房子将來由他的大兒子繼承,于是,大兒子提出給父母請個保姆。大嬸的三個女兒,住得不遠,大女兒願意來給她母親和養父做飯,每天隻來家做一頓飯,由于大嬸是我家婆“閨蜜”,兩人無話不談,知道大叔大嬸的财政管理屬于AA制,大叔每月付給大嬸大女兒三千六百元的工資,大嬸盡管不讓給她的女兒,大叔還是堅持要給,說這是給自己娃哩,娃家裡也有她的家事要管的,給咱做飯,咋能讓娃做難哩。他堅決地給了錢。可不久另一個女兒,在中間鬧事,不到兩個月的做飯,姐妹中間竟然鬧起了矛盾,妹說她姐做得飯不好,把她媽都吃瘦了,可妹妹又不來做飯,偶爾來一次,卻總是不高興的樣子。于是,大嬸不要女兒來了。他老兩口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需要做飯的人。現在,大兒子不時來他父母家看看,随時解決一些需要處理的問題。

        另一家的情況不同,他們兒子五十多歲得不治之症離世,這些年由他們的大女兒照顧,眼下七十出頭的大女兒得了重病,照顧不了父母了,其他兩個女兒說她們照顧父母可以,父母必須給她們按時開工資,一個要每月五千元,一個要四千六,父母很生氣,人還沒來哩,先把工資擺在了前頭。老兩口最後做了個決定,把大叔的工資卡交給兒媳婦,由兒媳婦照顧他們。這媳婦本來開着商店,還是單身,兒子還沒有結婚,就接受了公公婆婆的決定。商店暫時關門,專門照顧起了老人的生活來,原來還帶兩幅眼睛的老工程師公公,現在徹底失明,婆婆走不了遠路。鄰居都說這媳婦好。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時,我倆媽在家說起鄰家的這些事,我借機對家婆和母親自豪地說:“你倆是不是有幸福感的?我們退休專門照管你倆哩,又不要求開工資,你們可要感到高高興興的哩。”母親不客氣地說:“你們兩再好,都不如我在老家好,看把你們累成啥了。”母親一直不願來我家的,她做了心髒病手術後,冬天要我三請四請地才在我這裡住個少半年。我說:“我們哪裡有累的表現?你們管我們的小,我們養你們的老,天經地義的。”我清楚我媽心疼我,加上有傳統思想,覺得女兒家不該來的,隻是說說而已。

      家婆自從我城裡買了房子以後,三十七八年來,基本就和我們住在一起的,其他幾個弟弟,實際省了不少心的。我給孫寶她爺有時也擺擺“價值”的:“咋樣?我的身價至少每月增加五千的,是不是?”他隻會說“謝謝”,由衷不由衷的,不想理論一番,自己心安而已。關鍵是那幾個鄰居家裡,親親的父母給親親的子女出了工資,人家還樂意不樂意來的,畢竟他們小家裡的事,纏着走不開的。

        奉老護小,當下這主業充實而瑣碎,其中甘苦,不足為外人道也。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