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 足以影響你的整個人生

...

有一對伴夫妻,習慣于每次出門各自點一杯拿鐵,然而,當他們仔細計算後發現,這個習慣如果持續30年,将累計花費七十多萬元。而這筆錢如果用于儲蓄,将足夠他們購買一輛車。這就是作家兼金融顧問大衛·馬赫提出的“拿鐵因子”效應。

“拿鐵因子”是指人們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頻繁的支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種“拿鐵因子”效應比比皆是。每天下午習慣來一杯網紅奶茶或一塊蛋糕、一份爆米花看電影,看電視時不停地吃零食……

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但高頻次的開銷,年複一年地侵蝕着一個人的财富。

假設一杯拿鐵30元,每月22個工作日喝22杯,花費就是660元。一年下來,近8000元。如果每年都用這8000元做6%收益率的複利理财,10年後就能擁有111773元。

單是一杯拿鐵就有如此大的開銷,如果再加上不必要的服飾、美容等開支,不禁讓人感歎:我們分明花掉了自己的首付款!

我們總是覺得存不下錢,或許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許多“拿鐵因子”。

是時候轉變我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了,購買任何東西前,我們要考慮這些是不是生活必需品,是否可以用已有的物品來替代,要學會延遲滿足,避免因一時沖動而進行的不必要消費。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認真識别并清除那些“拿鐵因子”。生活當然應該追求精緻,但精緻并不等于“無論什麼都要買”或者“高價買”。

好的消費不僅僅是金錢的消耗,更是一種可持續的投資。

它關乎品質、技能、形象、健康等多個方面。把錢花在刀刃上,投資于自身,提高自身的未來價值。

有人可能會說,這些小确幸不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嗎?如果總是對自己苛刻,那生活還有什麼意思?

這就要我們學會分辨了。

比如A先生,每天下午都喜歡來杯咖啡,覺得這樣有生活情調,像個成功人士。而B先生也喜歡喝咖啡,但他是在研究各種咖啡豆的品質和不同的研磨方法。很明顯,A先生可能就屬于“拿鐵因子”那一類,而B先生就不是。

我們了解“拿鐵因子”,并不是要讓你完全拒絕這種現象,而是要懂得審視自己的行為,看看哪些是外界影響的,哪些是真心喜歡的,這樣才能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的處處都要花錢。去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4538元。刨去這筆開銷,剩下的錢才是可以存起來的。

現在有很多人的月薪還沒達到5000元,一年的收入也就6萬左右。就算省吃儉用,去掉開銷後,想一年攢下3萬元也是挺難的。還有高昂的彩禮、房價、撫養孩子的成本、醫療費用,以及自己和父母的養老成本等着我們。

可以看出,攢錢對普通人來說真的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不過,生活中總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拿鐵因子”,可能會悄悄地讓我們把錢花出去。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攢錢,一定要警惕理财路上的那些“拿鐵因子”。

那我們怎麼處理這些“拿鐵因子”呢?告訴你個好方法,就是記手賬!

你可能會覺得記賬沒什麼用,但其實它真的很重要。每天就花個10分鐘,把自己的開銷記下來,長期這麼做,你就能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慢慢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多不必要的支出,然後就可以調整自己的消費行為了。所以千萬别小看記賬的威力哦。

最後再送大家一句話,生活是過給自己的,過得好壞都是自己的事,别人都是過客,不會真正關心你過得怎麼樣。

現在你知道那個掏空你錢包的罪魁禍首“拿鐵因子”了吧,你準備好消滅生活中的這些“拿鐵因子”了嗎?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