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培優

還有2年不到,孩子就要中考了,他們這屆也是教材改革前的最後一屆。

按照老師的話來說,要麼就是難度加深,要麼就是題型靈活,反正就是不會輕松。

聯想到今年中考數學,确實已經讓很多中等偏上的同學折戟,所以,對此我一點都不樂觀,預計是難度+靈活度雙重hard模式。

但即便是hard模式,如果類比遊戲,隻要掌握了相關秘籍,應該也能順利通關。

我定了定心,準備先從他最薄弱的語文寫作開始着手,看看是否有快速提高的妙法。

結合他目前的小學生寫作水平,我先是給了孩子一個萬能模闆,即第一段引言,第二段描述故事,第三段總結升華。

引言,一般就是點題,開宗明義,或者對作文題眼進行解釋說明。

講故事,孩子相對比較擅長,但需要引導他結合文章主題去合理選材。

最後的總結升華,是孩子作為薄弱的地方,不是簡短無力,就是強行抒情,怎麼看怎麼别扭。

忽然間,老母親想起道法老師讓孩子在暑假認真複習。

于是,我随手抽出一本教科書仔細看了起來,然後猛拍大腿,就這麼辦了。

想到就做,立馬我和孩子就一個作文題目,開始讨論它的内部結構,很自然地就聊到了最後的升華。

孩子當然沒有思路。

這時,我一本正經地把兩本道法書遞給他,讓他說說有哪些段落可以有效利用。

那一刻,他的眼睛也放光了。

哈哈,寫作文,即能鍛煉文筆,又順帶将道法知識點複習了,怎麼看怎麼都覺得這個方法好。

有了語文+道法的跨學科實踐後,老母親猶如打通了任督二脈。

琢磨着怎麼将學校的學科進行有效組合,發揮1+1>2的作用。

比如,英語背單詞他有點吃力,是否有理科思維可以借鑒提高。

又比如:數學最後的壓軸題,有些時候沒有思路,那會不會是語文閱讀理解的問題。

此外,我還在想,如何通過一些有效的刻意練習,幫助孩子進一步提升學習的效率,以及跨學科知識遷移的能力。

定期中英文寫作及複盤,肯定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能串聯起幾乎所有的學科知識,是一種思維上的跨學科整合。

而參與科創項目,則是另一種整合方式,即偏實踐類的跨學科整合,尤其還能将理化實驗能力加以訓練,就比如9月份參加創意季的最終決賽。

左手寫作,右手科創,我覺得這可能是目前适合孩子的跨學科培優之路。

...

圖片來源于網絡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