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皇帝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诏曰”,這句話什麼意思?

在曆史劇中,我們很容易看到這樣一幕:傳聖旨的人高呼“聖旨到”,衆人馬上跪倒在地。傳聖旨的人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诏曰……

不管什麼朝代,聖旨好像都是以這一句開頭的。這符合曆史事實嗎?

答案是不符合。因為據考證,“奉天承運,皇帝诏曰”的最早使用者是明太祖朱元璋,依據就是“奉天承運”中的“奉天”其實指的就是“奉天殿”,取意遵照天意,即皇帝的權力受命于天。而奉天殿正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建的。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後建造了一座皇城,并将其中規格最高的朝會大殿命名為“奉天殿”。燕王朱棣遷都北京,後來建紫禁城時,又将“奉天殿”原封不動“搬到了”北京。

關于此一說,清朝大學者俞樾也有考證。他在《茶香寶續鈔》中說:“奉天承運”是“論奉天殿名而及之”。

說“奉天承運,皇帝诏曰”開始于明朝,還有一個依據,就是朱元璋所捧的大圭上面刻着“奉天承運”這幾個字。此說法來源于明朝萬曆時期的天文學家沈德符。

其實,明朝聖旨的開頭并不是“奉天承運,皇帝诏曰”,而是“奉天承運皇帝诏曰”,意即“奉天承運皇帝”朱元璋頒布的诏書。而“承運”指的是繼承新生的氣運,實指君權神授。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大意就是,皇帝遵照上天的旨意,對你下一些需要執行的命令。借用天命,無非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