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突破

沒有上來記錄,不是因為身體狀況,而是娃進入周期,兩天沒去學校。

來說說這個過程吧。

9月娃“節省”下生活費,買了一件長T恤,1000RMB多一點。

他心裡有數的,消費水準不符學生身份。但很難克制類似欲望。

努力克制的過程中,若逢外界信息的“不友好”,及自我懷疑,或孤單時,會附加到情緒上,很難消解。

我在,也有不好,用錢方面難樹界限,總不能兩人AA吧,他也容不下距離感。

這些,我能理解。即然千裡迢迢來陪伴,以他的感受為重。

想不起來,是怎麼聊起來這事的。剛來東京時,我給他買下了看中的一款雙肩包(400多),過了一些時間,說硌背。

我們倆像在做極限測試,背着那個包,每個點地談及感受,其實哪有明顯的不舒服,我無法明說,顯得他不正常。娃太敏感了。

這次來之前,他多次去網上看日本某高端潮牌,線下庫存量,我承諾他,出1000,他再省下點,去買他看中的款式。

周二晚餐前,他緊張我的頭暈狀态,我感覺不到他潛伏着情緒。

我有個“毛病”,前兩天與客戶談成業務後,松了口,于是出資1000變成1500。

預約過的烤肉店,座無虛席,常年生意火爆,服務生說話急,娃認為态度差。

他并沒有流露出明顯的不滿。當晚,我們聊到英語,有些藝術類大學可以用日英語兩門筆試替代面試。

娃花了不少時間,找出日本流行的APP,用日語學英語,到半夜。

第二天(周三)早上,不想起來。

娃不能接受我的英語單詞量比他大,這樣的測試結果。情緒開始下沉,他提議當天去買包,解憂。

下午去雙肩包線下店前,我給自己的原則是,1500高高興興地給,說好的事,即便覺得買這樣的包,沒有多大意義。

那家店最便宜的包,超出這個值。娃看得心癢癢的。

客流很多,店員相當熱情。

娃鼓足勇氣,問其中一位,是否有線上旗艦店的這款,陳列架上沒有。

本地店員從裡面存貨處拿出來了,娃興奮地背上。38000日币。

我們排隊等結帳,另位有位(貌似中國)店員用英語問他,這包哪裡拿的。

娃從那一刻開始,幾乎一言不發,我頂上。

娃急着逃離社交環境。

我回應到超市買菜做晚飯,讓他先回家。

新包他背着了,外包裝我拿着(虧得沒扔),買好菜到住所,發現門在裡面鎖了。

公寓樓安全管理到位,娃平時出去上學也不鎖門的。

我知道娃不好了。

但他在克制,一起做了晚飯。吃完,讓我試背了包,反應這款包放進書後,背着也不舒服,依然硌背。

我能怎樣,緩兵之計,安撫了一會兒。然後,他躺在地墊上,睡着了,一覺到淩晨2點。

自我頭暈後,娃把床讓給我了,與我換着睡。

昨天(周四)淩晨,我半睡半醒,娃想着這個包,及很Low的英語,非常低落。

我想對策,娃要是不想要這個包,怎麼辦,免“稅”時已剪标。

早上,配合他,試背這個包,娃越來越難受。(我們倆像神經病一樣,反複試背,心裡的火好難抑制)

品牌的東西哪有想象的那麼好!估計體驗後娃才會一點點明白。

當他後悔沒選另外款時,我安慰他,會有解決辦法的。

在我把包轉賣給表姐過程中,娃的反應,首先,絕大多數人不會有這樣的消費觀念,太貴了她不會要的;你一定要實話實說,背着不舒服,否則我們是害人。

娃底子裡也是在怪自己啊。

整整一個白天,娃半步門沒出,除了吃飯,一直在睡。

我想起這次來東京前一晚,與熟悉的同行聊各種體會。

人生本來就是苦的。

我過好我的當下,心靜下來,趁他睡着,安安穩穩地幹自己的事。

夜深了,娃還在“聲讨”,幼兒、童年,家庭帶給他的負累。

我放松地聽着,偶爾穿插幾句。

就這樣,娃“順利”走出了這次情緒,沒有極端表現。今早,我煎了2個荷包蛋,他吃完早餐,言語輕松地出門上學。

明天一早,兩人打算去鐮倉海邊走走。


Michelle

...

...

...

...

...

莺谷園

...

右側燈光處潮牌Porter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