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1. 是否給了孩子太多的自主權?

同事A有一女一兒,兩孩子差了3歲,女兒在公立學校,兒子在私立雙語上學。因為公立學校的師資不如那所私立,好多人好奇為什麼女兒上公立,兒子去了私立?每天接送孩子還得去不同的地方。

前兩天因為同事B家孩子升小學,又聊起來上學的多難,找個好學校多難,同事A才說出了實情。

當年女兒升小學時,也參與了私立招生搖号,沒搖中才去了現在那所小學。後來兒子升小學,竟大爆發搖中了私立雙語,那時剛好有個機會,可以把女兒也轉過去私立。同事當時開心極了,畢竟考慮到女兒的成績和學習積極性以及以後升學,私立無論哪方面都比家門口的學校要好。

結果就因為秉着充分給與孩子自主權,和女兒聊起來轉學時,女兒直接搖頭拒絕,理由是在這學校有熟悉的老師和同學,去了新學校還得重新熟悉環境。同事夫妻倆利害說盡,女兒也不願轉校。沒辦法,隻能讓兒子去私立上學。

滿以為女兒就這樣在家門口上學,至少占了離家近,孩子願意。哪知女兒在六年級又開始吵着要去私立,因為她和在私立的朋友聊天發現,私立學校無論硬件還是軟件都比自己的學校要好。可機會隻有那麼一次,同事也沒辦法再找人給女兒插班了。

現在女兒小升初,他們一家倒是都想去那所私立初中部,可又怕搖号不中被統籌到比直升還不如的學校。

同事現在開始懷疑自己當時是否給了孩子太多的自主權,導緻錯失了機會。

這一代的我們不像父母那輩人,倚着自己做父母的身份,命令孩子做事情。我們接受的教育,讓我們“淋過雨,便想給孩子撐起把傘”,給他們足夠的自主權,讓他們在自己的小天地裡自由自在。

可卻忘了一點,孩子終究還是孩子,他們不曾見識過更多的挫折和磨難,比起學習,他們自然更喜歡玩;比起約束,他們顯然更喜歡自由。若沒有成年人的督促,他們顯然更樂意每天過家家。

所以給孩子自主權是必要的,但父母應該給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導,通過适當的監督和引導下,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負責任地行使自己的權利。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