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考
現在,在十八線小城市上個小學也是個難事。我也不知道這說法是不是誇張了些。
侄女今年九月份入學,照戶藉對口是三小。去年,她爸爸的一位朋友幫另一個朋友弄了個實小的學位,可孩子的年齡差幾天,沒成。差一天也不行,這是硬性條件,不比鎮上,很多人盯着。
這個學位,最後陰差陽錯就落在了侄女彤姐的頭上,當然也不是白撿的,隻是有點意外,沒想過進這個學校,因為想的人太多。
那時,我才知道十八線小城市也有學位一說。
彤姐的幼兒園在鎮上,離城區不過幾公裡,條件好,本人也算優秀孩子。可在七月份的實小入學考試中,卻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失敗,數學A,語文C,要重考合格才可以讀實小。
原來的意外之喜也成了擔憂,考不過怎麼辦呢?
重考的時間定在八月份,中間隔了二十多天。我看到彤姐要考的語文内容時,有點傻眼,有六七頁紙、358個生字加拼音,也不是簡單認會就可以了。照這個進度,她該在三四年級就要輕松超過我的語文水平。
我的腦瓜子還停留在會寫名字、會認識1至9的數字時代。問她的爸爸媽媽怎麼備考,他們說除了自己教,還報了個培訓班,美其名曰幼小銜接班。這倒好,有小升初銜接班、初升高銜接班,全了。
這樣,彤姐的假期除了常上的繪畫和英語課,又多了一個班,比上學還忙,比家裡所有人都忙,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上午,家庭群裡傳來消息,說彤姐的補考得了兩個A,總算過了。
可巧,十點多鐘碰到一客戶,她帶着自己的孩子也才補考完。她抱怨道:緊張得要命,生怕孩子過不了,上個小學還這樣。小姑娘也上了一個月的補習班。
這位家長給我的消息是,城區不止一所小學要入學考。
鎮上的小學招生不足,城裡的小學擠破了頭。再看看這幾年的出生率加就業率,這個遊戲如何繼續?聽聞日本的教師連同校長有個輪換制,如借鑒過來,應該不錯。
但我隻能想想,孩子們太辛苦。
- 上一篇 諾維茨基
- 下一篇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戶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