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小提籃
前些日子在網上看到洪晃推薦一本書,書名叫《山居雜憶》,便買來一讀。作者是一位出身杭州巨賈之家、曆經半個多世紀風雨蒼桑的老婦人,後經她的兒子補充潤色。原以為是一本具有江南詩情畫意的散文集,實則是一位出身名門的千金小姐記述早年奢華生活的“流水賬”。看了第一篇雖不免為少了些文人風采、多了些瑣碎繁雜而稍感遺憾,卻為作者對近百年間杭洲城的風土人情身臨其境的描繪所吸引,竟一也口氣讀了下去。
不得不說近代江南一帶豪門貴冑的潑天富貴真是超乎想象,其生活的奢華講究程度更是令人瞠目結舌。且不說作者有無對過去豪門生活的炫耀之嫌,畢竟是為現代讀者打開了一扇窗,而且是一個融曆史與現實、政治與經濟、地理與人文、豪門與市井、貴族與貧民的生活萬花筒。看似一篇篇溫婉平和的娓娓道來,一章章波瀾不驚的日常記述,作者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富麗堂皇的江南盛境,讓你仿佛走進了一個迷宮般的深宅大院,亦或是散發着沉香濃黴的曆史博物館。無論如何這種記錄是寶貴的、無法複制的,好似一副留下了歲月黃斑的精美繡品。從此再不敢小看諸如“雜憶”“雜記”一類文體,其含金量也許遠超一些精裝"大部頭"。
作者關于娘家為其出嫁而提前四年就開始準備的幾萬份桂花糖和三十六長箱金銀财寶等令人歎為觀止的描寫确實讓人印象深刻。全書大體是圍繞着富貴人家的生活日常展開的,可以說是“字字千金”、“句句珠玑”,不免令我們這些小門小戶出身的人大開眼界、驚歎不已!但若隻滿足于了解當年高門大戶的榮華富貴就難免浮淺了,無疑于看人數錢過過眼瘾,亦或慨歎一下"投胎真是個技術活"而豔羨得口幹舌燥。其實,最值得品味的,是這些多彩鏡頭和生活畫面背後所展現和蘊含的曆史文化價值!
我們不去評判那個時代的曆史背景,也不去分析所謂的階級差别,因為這些都已經是凝固的曆史擺在那裡,像地下的礦藏,後人改變不了什麼,隻能是去了解和發掘,吸取有益的成份,摒棄廢舊的"礦渣"。畢竟像作者這一類人的祖輩是靠着自己的聰明才智過上了所謂人上人的生話,巨額财富的來源亦無可厚非。随之而來的首先是子女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那樣一個年代,作者的一些親屬就不乏出國留學的經曆,後來基本都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完成了由父輩的商賈豪紳向現代知識分子的轉變。其次是養成了文明崇禮的家風。這從他們對待長輩、傭人的态度上可見一斑,大多具有憐貧濟困的悲憫情懷,在傳承文化傳統上所展現的民族自尊與自信則更為可貴。再次是高雅生活方式的醺陶和養成。這些富家子弟無論男女大多能寫會畫,業餘生活以琴棋書畫為主,社交形象彬彬有禮、儒雅大氣。當然什麼時候也不能排除有一些不成氣的敗家子之類。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面對時代変遷和家庭個人的重大磨難所展現的樂觀曠達和優雅從容。這一份優雅從容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健康的人生哲學之上,是真正貴族精神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講,财富是個好東西,隻要來源正當;富貴亦無罪,隻要懂得悲天憫人。
在看這本"雜憶”的間隙,又在網上看到一篇介紹“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的文章。寫他的文章并不少見,想來對這個人物都不陌生,以為國家捐獻大量珍貴文物而聞名于世。這篇文章着重介紹的是他與夫人如何琴瑟和鳴、相濡以沫的故事。雖然角度不同,但殊途同歸,最終還是落在王先生作為世家子弟真玩家、真性情、大德大行上。其中寫到王先生為追讨文物不惜與新婚妻子惜别,兩次赴日本為國家追回大批珍貴文物,卻在“運動”中莫名其妙被污盜竊文物,以緻被單位除名,家中大量祖傳文玩被抄。後來沉冤得洗,卻婉拒單位再召,一心撲在“偏科”上,寫就《明式家具珍賞》等40餘部著作,震驚于世。文中有兩幅圖片感動了我:一幅是其夫人在王先生八十歲生日時獻上的一幅“大樹圖”,其親手镌刻一紅色大樹,把王先生一生所做皆以果實示現于人,使見者無不與王先生一般感懷涕零。這便是王先生口中除了琴棋書畫什麼都不會的'妙不可言"的夫人,一生無怨無悔陪王先生“玩”的大家閨秀。至此我忽然悟到:所謂門當戶對的婚配配的是什麼,當是一般見識也!另一幅圖是老年王先生悠然自得地騎在自行車上,車把上還挂着一隻買菜用的小提籃。圖中的王先生一身布衣,與鄰裡老翁無别,而那隻提籃正是王先生散盡家财後留給自己的唯一紀念。這幅圖讓我濕了眼眶,不為别的,隻為他那渡盡劫波後依然純真的笑容。
而終于讓我掉下淚來的是央視戲曲頻道播出的京劇《鎖鱗囊》。近日不經意的翻到,原本隻想欣賞一段當紅程派名角的唱腔,反倒有些失望,頗感沉悶無華不過瘾。到了薛媽一步步被盧家主母認出是恩人現前,最後皆大歡喜的大圓滿結局,眼淚便不由自主的湧來……不知是為趙守貞的知恩圖報感動還是為薛湘靈的命運反轉而喜泣,總之是被那一份濃濃的人性之美和好人有好報的溫暖向往所圍繞。才覺再美的腔調離開了真善美的故事便也無從打動于人。由此又聯想到《山居雜憶》中作者一家為躲避戰亂逃難期間以及動亂年代,一家人的緊緊依靠,一些老朋故友的真誠相扶和主仆間的患難恩義,這才是這本書中最耀目的珍寶!
人生一路走來,多少富貴榮辱已然付雲煙!正如王世襄光生為自己留下的那個小提籃,畢竟值得珍藏的東西不多,小小提籃足矣……
- 上一篇 第449封 滿天都是小星星
- 下一篇 感受天地之大美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