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潮起潮落的綠色小樓
經過青島老城區太平路時,時常被兩棟綠色小樓所吸引。小樓優美典雅,面朝大海,靜靜地目睹着青島灣海面上的波瀾壯闊。
前海一帶的青島老建築韻味十足,每一棟都有着前生今世的故事,每一棟都是這座城市的脈絡和底蘊。除了紅瓦綠樹和碧海藍天,風情各異的老建築更是驚豔了這座城市的時光。
歲月沒有稀釋掉它們的過往,反而賦予了它們更醇厚的曆史底蘊。而這兩棟綠色洋房因何而生,又有着怎樣的故事?
前一陣在網上看到這兩棟綠色洋房剛剛以“畢婁哈舊宅”之名列入青島市文保單位,再次引起了我對小樓的興趣。
查實了一下資料,發現這倆樓當時升市保還存在一點争議:一是太平路13号确實是畢婁哈居住過的舊址。畢婁哈何許人也?出生于德國的畢婁哈是青島聖彌愛爾大教堂建造的重要參與者。畢婁哈能夠參與到其中也是事出偶然,工程管理本來由另外一人負責,這人攜帶方案于1931年4月抵達青島,5月8日開始施工,但是之後此人突染惡疾病逝,于是畢婁哈得以介入。1934年10月28日聖彌愛爾大教堂落成典禮隆重舉行。
這座教堂屬羅馬式建築風格,是青島最大的哥特式建築,也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
2020年11月,這座教堂開始了“燈光秀”表演。在高明度的燈光加持下,變幻的圖案豔麗無比,這座百年教堂似乎被拉進了二次元的世界。
太平路13号作為“畢婁哈舊宅”無可厚非,有争議的是有人認為“畢婁哈舊宅”并不包括相鄰的太平路11号那座綠樓。
而太平路11号早期曆史不詳,我能查到的資料顯示抗戰時,愛國商人徐行健等人租下了太平路11号這座獨院小樓,開設了“羅利貿易行”,兼營西藥商品,以商業的形式支援抗日。店堂樓上,作為開展地下抗日工作活動的秘點。“羅利貿易行”是從青島敵占區向膠東根據地輸送物資人員的秘密聯絡點。
太平路11号或許也是考慮到其抗戰期間的曆史作用而升保,若是如此,升保本無可厚非,但文保名也應該叫“畢婁哈舊宅及羅利貿易行舊址”,這樣是不是才合理?
兩座綠色小樓的故事,總算是略知一二。掩映在柏樹後的小樓,或許還有着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曆經歲月,小樓幾易主人,外牆的顔色也是幾經變化。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兩棟綠色洋樓安靜祥和,經年守望着潮起潮落……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青島老城區每一處老建築,都如同一曲華麗的樂章,演繹着這個城市的節奏。
- 上一篇 低層次精神渣滓不值得你失去自我
- 下一篇 頭婚還讓二婚的區别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