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甯-土樓觀

      北山土樓觀,又名北山寺,位于西甯市北山(土樓山)半山腰上,是涅中羌人為紀念東漢護羌校尉鄧訓在北山修建的"賢聖之詞",距今有l800年的曆史。明末清初,一些道士上山居住。北山一些洞窟内有濃厚的道教色彩,北山土樓神桐成為佛道合一的地方。1979年,政府正式将土樓神祠劃歸道教界使用,并更名為"北山土樓觀"。北魏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郦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上有土樓寺,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樓下有神祠,彤牆故壁存焉"。(資料源自網絡)

      北山寺依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赤壁、洞穴、險峰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充分體現。軟岩層向裡凹進,形成大小不等的有近200個洞龛,當地人稱"九窟十八洞"。洞内塑有玉皇、觀世音、文殊、普賢、關雲長等神佛像。洞窟内遺存有隋、唐、宋、元時期的壁畫。西、中部洞窟為漢族佛教壁畫,東部洞窟為藏傳佛教密宗壁畫,其藝術價值高于漢族佛教壁畫。壁畫人物形象生動,圖案設計精巧,着色細緻勻稱,富麗堂皇,所繪的神像圖案、花卉山水具有漢、藏佛教繪畫藝術風格,故北山寺石窟享有"西平莫高窟"美稱。遺憾的是這一規模巨大而古老的洞窟壁畫群體,因年久失修,加上保護不善,所剩無幾。(資料源自網絡)

      記得第一次到土樓觀,純粹是因為上午有小半天時間,不能浪費,走在路上看見路牌寫着土樓觀,單純感興趣。

      當再次來到西甯,懷念那個高高、陡陡的樓梯,故地重遊一下。當走過橋洞,一條小街出現在我面前,死去的記憶活了過來。

我記得當年吃了撒拉哈人家的拉面,對面門兒的肉夾馍,太重口味,咬兩口就撤了。隔壁桌幾個男的啃着蒜頭就着馍喝着開水聊着天,後來陸陸續續來了一些附近幹活的夥計每個人一個茶葉蛋,大聲說着話,不禁想起巾帼大英雄裡面華木蘭去從軍路上路過客棧的場面,如果我是女扮男裝估計也是要粗聲大聲吆喝,大口吞口水吧。

    我還記得,當我擡頭仰望,隻是覺得挺高的。看到要爬山就來勁兒,一包兩包三包全部抓起來。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爬,本想看看身後有多高,不回頭還好,這一回頭腿都軟了,我恐高啊,抓好幾袋東西,跟狗一樣抓好旁邊的東西快速往上爬,看到平地直接癱倒,估計後面的人看到應該挺樂。就是這個時候碰到了那個哥們,跟我說這個景點是他看攻略看到的。裡面有十八層地獄的壁畫,我看了幾層就不看了,我知道我用不到,太殘忍了不看。古人真真是厲害的,在半山腰也不知道怎麼弄的,那土,不知道還能挺多久。

      沒想到我可以自己回答這個問題,11年後的今天,我再次來到。它已經封存,禁止進入了。因為壞得很嚴重,保安說一些地方都空了,危險。

      往事不可追,也不一定是物是人非,大部分都是物非人非。要去哪裡趁早,即使老了有餘力,但你要去的地方,不一定在那等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