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滿城香,人間又一秋
作者:楚占占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時序叠替,不覺又稻谷飄香,蛙聲四起。人們都在談論着豐收的年景,穰穰滿家,在收獲的喜悅裡,人間煙火又一秋。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吃飯、穿衣一直是生命生存的基本需要。“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種秋收,因為農耕生産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為了順應農時,智慧的先人們發明了“二十四節氣”。
它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産物,先人們相信人定勝天,這便是農諺的重要性。到了各種作物陸續成熟,顆粒飽滿,等待收獲的金色秋天,農民用整整一年的辛勤勞動,換來豐收的笑語歡顔,就這樣在稻花的沁人芳香裡度過他們的悠悠歲月。
人生漫長,世事艱難。大多數平凡的家庭,一生的奔忙和打拼就是為了養家糊口,讓一家人的日子能過得有滋有味,豐衣足食。當洗盡鉛華,到頭來才發現,無論多奢華富足的生活,都離不開日昏晨起,一日三餐,柴米油鹽的庸常日子。
而真正的滿足和幸福就是能夠通過自己的辛苦努力,讓最愛的家人吃飽穿暖,有屋可栖,有人可依,有事可做。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每個人自幼時起便會吟誦的一首詩,也潛移默化地在人們心裡種植着美好和良善,積澱着古老的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理念。
炊煙又起,家家戶戶飄出濃濃的煙火氣,一家人圍坐在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旁,此時,如果小孩子不好好吃飯,父母便會語重心長地說,不能偏食、挑食,要愛惜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每一粒糧食。
俗語道:“成由勤儉敗由奢。”小到家,大到國。對一個國家來說,糧食直接關系到民族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正如管子所說:“不生粟之國亡。”而一個小家的日子,惟有懂得用心經營,勤儉持家才能越過越紅火。
每個人應從我做起,以微小之力,可聚沙成塔,積水成淵。可以幫助那些依舊掙紮在貧困邊緣的人們,願他們在收獲的時節,能夠擺脫饑餓的折磨,品嘗到一碗香噴噴的飯食,讓他們的内心照進一縷秋陽的溫暖,憧憬日子越來越好。
擾攘紅塵,我們或許曾渴望和羨慕過别人生活的優越與富有。願往後餘生,守一世安暖,許一程無恙,且行且珍惜。相信安穩如常的日子,最美的人間煙火,便是想要過的最好生活。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