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習慣化
久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久人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不僅僅是說環境對人的巨大影響,同時也說明着人對環境的适應性。
即使是強烈的環境,隻要呆的時候足夠久,也能适應得很好,甚至到感覺不到不舒服,最後還會發展到明明是惡劣的環境也離不開的程度。
像是肖申克的救贖裡,在牢裡呆了多年的人在得到自由後,反而想盡辦法,不惜犯罪也要重回監獄,隻有在那個環境裡,他才能得到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安甯,監獄已經成為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網上有句熱詞:質疑、理解、成為。
還有一個流行的說法:終于活成了自己讨厭的模樣。
當一個天真的孩子滿心滿眼都是星辰大海時,是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變成和父母一樣,為生存而扭曲自己到不可思議的模樣。
但最終他會習以為常,他熟練地擠進地鐵或公交,把自己的身體安置于一個擁擠的盒子;他老練地打卡工作,像農夫用鋤頭翻墾土地一樣,用鍵盤和鼠标生産創造;他管理自己的時間,将一天的清醒分給工作、休息、交際、鍛煉和娛樂。
一切都會變成習慣,一種日子一旦開始就觸發了命運的齒輪,開始不斷重複地旋轉。而人在其中,漸漸對生活視若無睹。
再深深地看一眼吧,看一眼日夜陪在身邊的愛人,曾經的悸動早随着重複的時光而消失無蹤,曾經的在意早已在習以為常中無聲無息,而歲月的刀卻沒有放棄日日侵蝕,一回頭便已是無數歲歲年年的失去。
再認真地看一眼吧,那些院子裡的綠植,隻在開花的那幾天光景短暫地吸引過你的目光,或者隻是在你不經意發現它枯萎的葉子裡象征性地澆了澆水,你是多麼冷漠于這些随時在身邊的東西啊,明明共度的最久的時光。
詩和遠方,都是脫離了日常的存在,都是一種将眼前的重複脫離開後的向往,而有沒有想過,所謂的詩意也是反複被咀嚼過千年的意境;所謂遠方,去了也和眼前一樣。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罕見,倒是山重水複是平常。
習慣讓得到都顯得蒼白,因為任何一種得到,都會經曆從驚喜到平淡的過程,最後仍會回歸于沒有感覺。
感覺是需要不斷刺激的,而且這個刺激還要有變化,同一種刺激稍稍久一點就會讓神經變得麻木,所以即使是置身于最美的風景,身邊有最俊的人,擁有了最多的财富,隻要這個時間的維度一長,便會因習慣而無感。
要擺脫這種無感,便要經常制造一些變化,以刺激和喂養神經的渴望,那其産生新鮮感。
習慣讓人簡化了生活方式,是一種以同一種方式面對同一種類型問題的歸納法,确實可以起到節約精力的作用。比如喬布斯總是穿着同樣款式的衣服,就節省了每天花了選擇衣服上的時間和精力。
不過多數人沒有必要将生活簡化到這種程度,何況也并沒有事業上的不斷創新的刺激,那就不如在生活上入手,減少習慣化,而将更多的變化引入生活的點滴。
- 上一篇 當今世界上最傑出的女性—俄羅斯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
- 下一篇 無題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