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梗

女兒有一天問我:“媽,為什麼題目裡老喜歡用小明呢?”

我其實以前也有過這個疑問,不過一是沒問過,二是覺得這個題目的代表人物好像天生就應該叫小明。

女兒問我了,我就得有個答案不是?可無論怎麼說,都不一定是正确答案。

我認真的考慮了一下,說:“也許一開始出題的人寫了小明,以後的人太懶了,就沒改過名字吧。”

女兒還是不理解:“為什麼出題的人寫了小明,不寫小黃,小白?如果寫了小黃,是不是以後的題目就都是小黃了?”

我腦子裡靈光一閃,說:“明,是明白,聰明,也許出題的人要找個聰明的孩子來解答問題,因為是孩子,就叫小明了。”

女兒覺得有點道理,就說:“小明大部分出現在我們小學的題目裡,大點的學生題目裡就不用小明了,為什麼?”

我猜想:“也許小學題目太簡單了,小明比較容易讓大家記住,每個小學生可能就是那個聰明的小明。人長大了,再用這個說法,會不會大學生感覺幼稚了?以後名字換成誰了?我還真沒印象了。”

我又想起來一個名字說:“還有個出了名的名字,叫小強!”

女兒沒聽過,問:“小強?”

我說:“這個小強不是出現在你們的題目裡的,你聽說過一句話叫打不死的小強嗎?這句話指的是蟑螂,蟑螂的這東西太多生命力太頑強了,怎麼消滅都消滅不完,所以被稱為打不死的小強。從小強這個名字來看,應該是指他很強大。所以大家用小明啊,小強啊,還都是用的挺貼切的。”

通過和女兒的探讨,發現對這些名字的理解越來越有道理。至少能講得通,說的過去。中國文字裡經常出現小明和小強,而外國名字裡就經常會出現mike,這些名字也許就是叫起來朗朗上口,或者重名率超級高的人名,叫起來倍感親切吧。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