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晚年怎樣了?

1

王大媽退休後,跟老公在鄉下過着田園般快樂的生活。

女兒生了外孫女,正好婆婆的腳扭傷了,女兒打電話讓王大媽過去幫忙帶孩子。王大媽不肯去,她好言拒絕了女兒。女兒無奈,隻好請了保姆。

後來兒媳生了龍鳳胎。王大媽跟老公去看了孫子孫女,在兒子家待了六七天就要回老家。兒子兒媳苦苦挽留,讓她留下來幫忙帶孫子孫女。王大媽卻說:“我也真想幫你們帶孩子,可是我們适應不了城市生活,這樣會把我們憋壞的,還是讓我們回老家吧。至于帶孩子,還是讓你媽來吧。”

兒子兒媳很無奈,隻好讓姥姥來了,姥姥一帶就是六年。

王大媽和老公在鄉下很自在,遛遛彎,打打牌,跳跳廣場舞,心裡有說不出的快活。雖然兒女都不肯回來看她,她也無所謂,反正有電話聯絡。

後來老伴去世了,她孤零零的,有時病了,也是獨自去就醫,看着别的老人,都有家人陪伴,心裡酸溜溜的。她雖有兩個兒女,但沒人關心她,也沒有人回來看她。她去大城市找兒女,但是孩子不是她帶大的,跟她沒有感情,女婿兒媳對她心生怨恨,也不願意搭理她,她隻好回到鄉下,想起過去,她後悔莫及。

2

陳阿姨有兩個兒子,輪流在兩個兒子家養老。小兒媳生産時,是大出血,她怕出錢,就不去醫院,也不照顧小兒媳坐月子。

小兒媳隻好去娘家坐月子。小兒媳為了上班,讓陳阿姨幫忙帶孩子,陳阿姨堅決不肯。小兒媳隻好把女兒放在姥姥家。陳阿姨以“不知道兒媳娘家地址“為由,一次也沒有去看過孫女。孫女直到該上幼兒園才回來。

小兒媳又生了兒子,陳阿姨依然不伺候月子。滿月後,由于無人帶孩子,小兒媳隻好辭掉工作。專心帶兒子,接送女兒上下學。

小兒媳送女兒上幼兒園,僅僅10分鐘,回來後發現兒子在院子裡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婆婆在屋裡看手機,連問都不問。小兒媳氣不過,說了陳阿姨幾句,陳阿姨就離家出走,躲到大兒子家去了。

兒子上了幼兒園,小兒媳為了生計,隻好找了一份上夜班的工作,與小兒子輪流照顧兩個孩子。

後來,陳阿姨的腿摔傷了,哭着鬧着要小兒媳辭掉工作照顧她,逼着兒媳為她養老,絕口不提以前她做的糊塗事。小兒媳以兒媳沒有給婆婆養老的義務堅張拒絕。

3

張阿姨退休了,過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兒媳懷孕了,她立馬放棄自由的生活,到兒子家照顧兒媳。

為了讓兒媳安心工作,養好身體,她變着花樣給兒媳做好吃的。所有的家務她全部包攬,還一再叮囑兒子要好好照顧兒媳,叮囑兒子不要惹兒媳生氣。

兒媳生了孩子,她更是呵護有加,精心伺候。為了讓兒媳安心工作,她在兒子家紮下根,把孫子帶到了上小學。

張阿姨病了,兒子兒媳接她去兒子家養老,張阿姨不肯,覺得兒子兒媳太忙,不想添麻煩。兒媳說:“媽,你太見外了,我們再忙,也不能扔下你啊!你不去我們家,難道讓我們天天回來伺候你?我辭掉工作無所謂,你孫子正上學呢,他回家怎麼吃飯啊?”

張阿姨拗不過兒子兒媳,隻好跟兒子兒媳去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

說實在的,老人把子女養大不容易,養兒防老,天經地義。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願意自由自在。特别是辛苦了一輩子的父母,退休了,年老了,都想好好享受生活。

但是,當兒媳女兒忙不過來,需要幫忙的時候,還是要犧牲一下,能幫一把是一把。

在子女家,肯定有些不适應,甚至辛苦勞累,有時還與子女産生矛盾,這都是正常的。你的付出,子女,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都是感受得到的,正因為你的付出,你和他們長時間的相處,感情才慢慢地培養出來。

付出,未必有回報,但不付出,絕對沒有收獲。你不要以為把子女養大了,但兒媳女婿沒有為你養老的義務,他們一旦反對為你養老,将來做難的還是你的子女。有時,你的子女看着你,也是無能為力。

退休了,放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身體硬朗的時候,對子女能幫一把是一把,不要用沒有帶孩子的義務逃脫,也不要用道德綁架逼着兒女必須為你養老,隻有以真心換真心,人生才能完美,家庭才能和諧,你的晚年才能幸福。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