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左傳》之三百七十三昭公十五年 中
【傳】
六月乙醜,王大子壽卒。
秋八月戊寅,王穆後崩。
晉荀吳帥師伐鮮虞,圍鼓。鼓人或請以城叛,穆子弗許。左右曰:“師徒不勤,而可以獲城,何故不為?”穆子曰:“吾聞諸叔向曰:‘好惡不愆,民知所適,事無不濟。’或以吾城叛,吾所甚惡也。人以城來,吾獨何好焉。賞所甚惡,若所好何?若其弗賞,是失信也,何以庇民?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吾不可以欲城而迩奸,所喪滋多。”使鼓人殺叛人而繕守備。圍鼓三月,鼓人或請降,使其民見,曰:“猶有食色,姑修而城。”軍吏曰:“獲城而弗取,勤民而頓兵,何以事君?”穆子曰:“吾以事君也。獲一邑而教民怠,将焉用邑?邑以賈怠,不如完舊。賈怠無卒,棄舊不祥。鼓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率義不爽,好惡不愆,城可獲而民知義所,有死命而無二心,不亦可乎!”鼓人告食竭力盡,而後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以鼓子鸢鞮歸。
譯文
六月初九日,王太子壽死了。
秋季,八月二十二日,王穆後去世。
晉國荀吳領兵進攻鮮虞,包圍鼓國。鼓國有人請求帶着城邑裡面的人叛變,荀吳不答應,左右的随從說:“軍人不辛勞而可以得到城邑,為什麼不幹?”荀吳說:“我聽到叔向說:‘喜好、厭惡都不過分,百姓知道行動的方向,事情就沒有不成功的。’有人帶着我們的城邑叛變,這是我們所最厭惡的。别人帶着城邑前來,我們為什麼獨獨喜歡這樣呢?獎賞我們所最厭惡的,對所喜歡的又怎麼辦?如果不加獎賞,這就是失信,又用什麼保護百姓?力量達得到就進攻,否則就撤退,量力而行。我們不可以想要得到城邑而接近奸邪,這樣所喪失的會更多。”于是讓鼓國人殺了叛徒而修繕防禦設備。包圍鼓國三個月,鼓國有人請求投降。穆子讓鼓國人進見,說:“看你們的臉色還好,姑且去修繕你們的城牆。”軍吏說:“得到城邑而不占取,辛勞百姓而損毀武器,用什麼事奉國君?”穆子說:“我用這樣的做法來事奉國君。得到一個城邑而教百姓懈怠,這個城邑又哪裡用得着?得到城邑而買來懈怠,不如保持一貫的勤快。買來懈怠,沒有好結果。丢掉一貫的勤快,不吉祥。鼓國人能夠事奉他們的國君,我也能夠事奉我們的國君。合理就不出差錯,喜好、厭惡都不過分,城邑可以得到而百姓懂得道義之所在,肯拼命而沒有二心,不也是可以的嗎?”鼓國人報告糧食吃完、力量用盡,然後占取了它。穆子攻下鼓國回國,不殺一個人,将鼓子鸢鞮帶回國。
周景王的太子死了,沒幾個月王後也死了,是因為兒子死後傷心過度嗎?春秋經文都沒記載,傳文也隻是簡單提一下。
晉國這次圍鼓是一次奇特的攻城戰,可能是曆史上少見的戰例吧!這個鼓城是鮮虞的屬地,昭公十三年(前529年),荀吳就突襲過鮮虞一次了,估計是嘗到了甜頭,今年才再次攻打鮮虞。這是很正常的選擇,奇葩的是鼓城有人想當叛徒做内應幫助攻城都不行。荀吳的觀點是,讨厭叛徒就不該給予獎賞,而立功不賞又不行,幹脆把叛徒的事告知鼓人,讓鼓人除掉叛徒,修繕好城牆繼續打。圍城三個月後,鼓人請求投降,荀吳看來人身體、臉色都不錯,估計吃得還挺飽,就不答應投降,非要圍城幾個月,等到敵人彈盡糧絕才攻占城池。這事完全不合用兵之道,要不是晉國兵力、國力都占據絕對優勢,不可能這樣玩。
- 上一篇 感謝
- 下一篇 每天推薦一本書 || 編号:[1919]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