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思考(2024.01)
01
摘:我隻是一個敢于說出心中的想法,做自己認為該做之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且毫不恐懼的人罷了。或者說,我隻是盡力不向恐懼妥協罷了。
02
摘:凡有思考,便有選擇。凡有選擇,便存在自由。
03
生病的幾天斷斷續續又讀完了季羨林的《天地一行客》。
說是季老的書,其實是編輯老愚整理的季老的經典語錄(大多是從他過往的文裡面摘錄的精華)。
季羨林一直是如雷貫耳的大師,但我除了偶爾讀到一些他的散文,倒從來沒有想起去買一本他的文集深讀一下。從這本書入手倒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可以一覽他的生平、思想、文風,很喜歡,但又有些不滿足,因為語錄畢竟不是完整的著作,要深刻地産生鍊接,必須去讀他完整的文集。
這本書裡所展現出的季先生,有着舊式文人所特有的赤誠、謙遜與自省。但若以學者的刻闆印象來看他,就太偏頗,實際他真誠得有趣。譬如他雖研究佛學,卻說一個人如果研究宗教而信仰宗教,那肯定是研究得不透,比如他就不信仰佛教,因為研究深入自然會發現所有宗教的東西都是人為編造的,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又比如他批評很多書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許多文章也根本沒有寫出來的必要;還說大部分的人生是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這個有些毒舌又真誠的老人家是他。那個總是念叨着愛國,又在文中反思自己曾經被洗腦到參與造神運動,還熱烈擁護文化大革命的也是他。總覺得這樣的季老,有點可愛。
期待着下一次在他的文集裡重新遇見他。
04
每次看書看到傷心或害怕時就把書放進冰箱“凍”起來的Joey真的太可愛啦!
《老友記》真是常看常新。
05
周末又讀完了一本超棒的書《閉經記》。
等有空的時候再整理讀後感。
06
看最今年的聲生不息,歌手們輪番演繹90年代的歌曲,驚歎那個年代歌曲的那種原始魅力,根植于鄉村、大地、自然……
反觀現在的歌曲,基本已經完全脫離鄉村了。你很難在當代流行歌曲裡找到鄉村的影子,鄉村的風情和鄉村的趣味都被封印了。
為什麼呢?也許是互聯網時代封印了農民的話語權,他們成了徹底失聲的一個群體。活躍的網民基本都是城市知識階層或打工群體。農民在互聯網好像不存在,但他們實際上是中國巨大的一個群體。
這樣一個群體,因為失聲、失權,而不再需要被讨好,反映在文藝作品上,就真的是很少有讓人共情的鄉村代表作品了。
07
朋友推薦讀《太白金星有點煩》,好家夥,真的好看!
全書用西遊記八十一難做底,從另一個視角編了一個立意完全不同的職場故事,充滿了職場諷刺和思考。許多細節,沒有個十年以上的職場經驗不會懂。尤其是體制内工作過的,看起來秒懂……唏噓感歎共情,代入感極強。
不過,我讀的過程中正好工作遇到千頭萬緒的麻煩事,讀到一半停了一兩周,是因為白天面對千頭萬緒,晚上再來讀隐喻的職場複雜萬千事,實在心累。好在解決了一些事。心力恢複一些,方一口氣讀完了餘下的。
總之,很推薦~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