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三國演義》第九回 - 草稿
除兇暴董卓授首
犯長安賈诩獻謀
郿塢城
卻說那迎面撞倒董卓的人,正是董卓的心腹謀士李儒。李儒趕緊攙扶起董卓,兩人來到書房中坐下。董卓問:“你為什麼這麼急匆匆趕來?”李儒說:“我剛剛來到相府,得知恩相怒氣沖沖進入後花園中尋找呂布,便着急跑來。正好看到呂布往外急跑,對我說:‘太師要殺我!’我慌忙趕來勸解,走得太急沒注意撞到恩相。死罪!死罪!”董卓說:“這該天殺的逆賊!竟然大膽調戲我的愛姬!我發誓一定要殺了他!”
李儒說:“恩相你錯了。當初楚莊王有絕纓之會,不追究大将唐狡調戲其愛姬的過錯,後來楚莊王被秦兵所困,唐狡拼死力相救。貂蟬不過是一普通女子,京城裡面一劃拉一大把,但呂布卻是不可多得的太師心腹猛将。恩相如果借此機會把貂蟬賞賜給呂布,呂布感激太師大恩,必定會以死回報恩相,恩相請再三思而後行。”董卓沉吟許久說道:“你說得很有道理,讓我再仔細考慮考慮。”
李儒拜謝退出。董卓進入後堂問貂蟬說:“你怎麼敢和呂布私通?”貂蟬哭泣說:“妾正在後花園中賞花,呂布突然趕到,妾正要回避,呂布卻說:‘我是太師之子,又不是外人,你何必要見外回避?’提戟追趕妾到鳳儀亭中。妾見其心懷不軌,怕被其所逼想要投荷花池自盡保節,卻被這混蛋緊緊抱住。正在生死兩可之間,恰巧太師到來救了妾性命。”董卓說:“我現在想把你賞賜給呂布,你覺得怎麼樣?”貂蟬大驚哭道:“妾身子已侍奉了貴人,如果你不顧及人倫之理把我送給你的家奴,妾甯死不受此等羞辱!”
貂禅抽出夾壁間寶劍就要自刎,董卓慌忙奪下寶劍抱住貂蟬說:“你隻是和你開個小玩笑,你千萬不要當真!”貂蟬倒在董卓懷中掩面大哭說:“這必定是那個壞蛋李儒出的計謀!李儒和呂布交情莫逆,所以才給你出這麼個馊主意。你去問問李儒,他怎麼不把自己的媳婦送給呂布?李儒全然不顧惜太師的臉面和賤妾性命,妾想生吞其肉!”董卓說:“我哪裡能舍得你啊?”貂蟬說:“雖然妾蒙太師憐愛,但恐怕此處不宜久居,早晚要被呂布所害。”說罷又哭。董卓說:“我明天就和你去郿塢同享歡樂,你放心好了,不要别哭了。”貂蟬這才止住眼淚拜謝。
第二天,李儒來對董卓說:“今天是良辰吉日,恩相可将貂蟬送給呂布。”董卓說:“呂布與我有父子名份,不能賞賜,我不追究其罪也就是了。你速速去傳達我的意思,多用好言好語安慰呂布。”李儒說:“恩相千萬不要被為婦人所迷惑而耽誤千秋大計!”董卓勃然變色說:“你的媳婦能送給呂布嗎?貂蟬的事你不要再多言,再多言必斬,到時别怪我不客氣!”李儒走出相府,仰天長歎道:“我等都要死于此婦人之手了!”
後人讀書至此,有詩歎之曰: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幹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董卓當天就起程前去郿塢,文武百官都來拜送。貂蟬在車上遠遠看見呂布擠在人群之中不時向車上觀望。貂蟬用袖子虛掩着臉面,故意作出悲傷痛哭的樣子讓呂布看到。車子漸漸遠去,呂布緩緩按馬在高崗之上,眼望車隊騰起的塵土歎惜痛恨。
忽然聽見背後一人問道:“溫侯為何不跟随太師而去,而在在這裡遙望歎息?”呂布回頭一看,正是司徒王允。兩人相互見禮後,王允說:“老夫近日來身體不太舒服沒有出門,所以許久沒有機會與将軍一見。今日聽說太師駕歸郿塢,隻好帶病相送,卻恰巧見到呂将軍。請問呂将軍,為何在此長歎不止?”呂布說:“正是因為您的女兒。”
王允假裝驚訝問道:“這麼長時間董太師還沒有把貂蟬婚配給将軍嗎?”呂布說:“老賊董卓自己先占有了!”王允假裝吃驚地再問:“世間真有這種事情,你騙我是吧?”呂布就把前面所發生的事情告訴了王允。王允仰面跺腳,半晌不說一句話,良久才說:“真想不到太師能做出這種禽獸不如之事!”王允挽着呂布的手說:“暫且到寒舍中說會話。”呂布跟随王允來到府中。
王允請呂布進密室中擺酒款待,呂布又将鳳儀亭相遇之事細說一遍。王允說:“尚父淫污我的女兒,奪将軍之妻,真是要被天下人笑掉大牙了。不是恥笑太師不倫,而是恥笑王允和呂将軍!王允我早已老邁無能,不足為道。隻是可惜将軍蓋世英雄,也受到這般天大污辱!”呂布額頭青筋暴露,拍案大叫。王允忙說:“老夫失語,罪過罪過,将軍請且息怒。”呂布說:“我發誓定殺此老賊,以雪我恥!”王允急忙用手捂其嘴說:“将軍不要亂說,恐怕會牽連到老夫。”呂布說:“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怎能郁郁久居人下!”王允說:“憑将軍之才,還真不是董太師所能掌控得了的。”呂布說:“我想殺此老賊,怎奈有父子之情,恐怕遭後人議論。”王允拍掌大笑說:“将軍本來姓呂,太師姓董。董太師擲戟刺你之時,父子之情又在哪裡?”呂布恍然大悟說:“不是司徒提醒,呂布倒也忘了這事!”
王允見呂布怒發沖冠,知其意已決,便勸說道:“将軍如果扶保漢室,就是忠臣,将來青史傳名、流芳百世;如果助董卓為虐,就是反臣,将來定會遺臭萬年。”呂布離開席間下拜說:“呂布我意已決,請司徒不要再生疑心。”王允說:“但隻怕事情做不成,反而會招緻大禍臨頭。”呂布拔出腰間所佩短刀刺臂出血發誓。王允跪謝說:“大漢王室得以繼續,全依賴将軍之所賜,千萬不要走漏消息!如果有什麼謀劃,一定要相互通報信息。”呂布滿口答應而去。
王允馬上請來仆射士孫瑞、司隸校尉黃琬共同商議。士孫瑞說:“現在皇帝正好有病剛剛痊愈,可選派一能言善辯之人,前去郿塢哄騙董卓回朝議事。另外以天子密诏給呂布,埋伏甲兵在朝門之内,等到董卓入内立即誅殺。”黃琬說:“誰能前去承擔這件事情?”士孫瑞說:“呂布的老鄉騎都尉李肅因為董卓沒有升遷其官職早就懷恨在心。如果讓他去,董卓一定不會生疑。”王允說:“此計甚妙。”
王允請呂布來共同商議。呂布說:“當初勸我殺丁建陽的也是這個家夥。他如果敢不去,我先砍掉他的腦袋。”派人秘密把李肅召來。呂布說:“當初是你勸說我殺掉丁建陽而投奔董卓,現在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靈,惡貫滿盈,人神共憤。現在要派你去郿塢傳達天子诏書,想辦法诓哄董卓入朝,然後伏兵誅殺,力扶漢室共作忠臣。不知道尊意如何?”李肅說:“我也早想除掉老賊,隻是因為沒有同心出力的人。現在将軍這樣做是天賜良機,李肅哪裡敢有二心!”李肅折箭盟誓。王允說:“你如果能夠幹成此事,還用擔心做不了高官。”
第二天,李肅帶十數騎兵前往郿塢城。軍士報告天子诏書到,董卓佯佯不睬,讓左右招呼使者進入,李肅納頭便拜。董卓見是李肅,也不生疑,就問:“天子有什麼诏書?”李肅說:“天子病體剛剛痊愈,想在未央殿大會文武,然後将皇位禅讓給太師,所以發來诏書。”董卓說:“王允什麼意見?”李肅說:“王司徒早已命人築好了受禅台,隻等主公前去。”董卓大喜說:“我昨夜夢見一黃龍罩身,今天果然得到這個喜信,機會絕不能喪失!”
董卓命心腹愛将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四人帶領飛熊軍三千守住郿塢城,自己當天就排駕回京城,對李肅許願說:“我當了皇帝,一定會封你為朝中重臣。”李肅拜謝稱臣。
董卓進入後室辭别其母。董卓老母已經九十多歲了,問道:“我的兒啊,你這是又要往哪裡去?”董卓說:“兒将回京城接受漢禅,母親您馬上要成為一國太後!”董母說:“我這幾天心驚肉跳,感覺不是什麼好兆頭。”董卓說:“母親将要成為國母,怎麼不會有驚報!”于是辭母而行。臨行時對貂蟬說:“我當了皇帝後馬上就冊封你為貴妃。”貂蟬已猜透其中緣由,假意裝作十分歡喜拜謝。
董卓出了郿塢城上車,在前遮後擁中望長安方向趕去。走了不到三十裡,所乘的馬車忽然間掉下一個輪子,董卓隻好下車乘馬。又走了不到十裡,那馬咆哮嘶喊,掙斷了辔頭。董卓問李肅:“車折輪,馬斷辔,這是什麼征兆?”李肅說:“這是因為太師應诏繼位,謂棄舊換新,是您馬上就要乘玉辇金鞍的征兆。”董卓聽了李肅的話大喜。
第二天正行進時,忽然狂風驟起,昏霧蔽天。董卓問李肅說:“這又是什麼征兆?”李肅說:“主公登龍位攝大寶,必有紅光紫霧以壯天威。”董卓又大喜而不生疑。
車隊終于到了城外,百官都出城迎接,隻有李儒抱病在家不來出迎。董卓進到相府之中,呂布入府朝賀。董卓說:“我登了皇位之後,你就負責總督天下各路兵馬。”呂布拜謝,就在帳前歇宿。
當夜有十數小孩在郊外作歌,風吹歌聲入帳。歌詞是:“千裡草,何青青!十日蔔,不得生!”歌聲悲切。董卓又問李肅:“童謠主何吉兇?”李肅說:“這是說劉氏當滅、董氏當興之意。”
第二天早晨,董卓擺列儀式進入朝堂之中,文武群臣都穿戴朝服在兩旁迎候,李肅手執寶劍扶車而行。到了北掖門後軍兵把其餘人等全都擋在門外,隻允許董卓的車輛共二十餘人同入。董卓遠遠望見王允等人都手執寶劍站在殿門口,回頭驚慌地問李肅:“他們都手持寶劍這是何意?”李肅也不答應推車進入。
王允大聲叫道:“反賊已經到此,左右武士何在?”兩旁轉出武士百餘人,各持戟挺槊刺殺,但董卓身着寶甲穿刺不透,隻刺傷胳膊從車上栽了下來,他也大聲呼道:“我兒奉先何在?”呂布從車後厲聲說道:“呂布奉诏讨賊!”一戟直刺中董卓咽喉,李肅早持劍把頭割下提在手中。
呂布左手持戟,右手從懷中取出诏書,大呼道:“呂布奉诏讨賊臣董卓,其餘不再追問!”将士官吏都山呼萬歲英明。
後人有詩歎董卓說:“霸業成時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誰知天意無私曲,郿塢方成已滅亡。”
卻說當下呂布大聲呼道:“長期以來一直助董卓為虐的壞蛋,就是那李儒!誰前去擒拿?”李肅應聲願往。忽聽得朝門外有人喊叫,武士報告說李儒的家奴早已将李儒綁縛獻來。王允命武士押解李儒到市曹中斬殺,又把董卓扔在大街上曝屍。
董卓十分肥胖,看守屍體的軍士用火焾插在肚臍中為燈,連續燒了幾天幾夜。過往的老百姓都扔石塊砸其頭,用腳踐踏其屍。王允又命呂布和皇甫嵩、李肅領兵五萬,到郿塢城抄沒充公董卓家産和人口。卻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聽說董卓已死,呂布将要到來,便帶了飛熊軍象兔子般連夜逃奔回涼州去了。
呂布到了郿塢城先找到貂蟬。皇甫嵩命令将塢中所藏良家子女全部釋放。但凡是董卓的親屬,不分老幼全部誅殺,董卓的老母當然也被殺,董卓的弟弟董旻、侄子董璜等人都被斬首号令。查抄沒收塢中積蓄,有黃金數十萬,白金數百萬,绮羅、珠寶、器皿、糧食等不計其數。回來報告王允,王允犒賞軍士,在廳堂上大擺宴席,召集衆官員酌酒慶賀。
正在飲宴之間,忽然有人報告說:“董卓暴屍在街市之上,但有一人伏屍大哭。”王允怒道:“董卓伏誅之後士民莫不稱賀。這是何人,膽敢伏屍而哭?”于是召乎武士“給我速速擒來!”不一會來人擒到,衆官看後無不驚駭:原來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侍中蔡邕。
書中代言,這蔡邕可是東漢末期了不起的人物。
蔡邕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音jiē,皆),陳留郡圉(音yǔ,語)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董卓掌權時強召蔡邕為祭酒,三日之内曆任侍禦史、治書侍禦史、尚書、侍中、左中郎将等職,封高陽鄉侯,世稱“蔡中郎”。
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除通經史、善辭賦之外,還精于書法,擅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所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很大。
王允訓斥道:“董卓逆賊今日伏誅,是國家的大幸事。你身為漢臣,不但不為國家大幸歡呼雀躍,反而為逆賊流淚,這是為何?”蔡邕伏罪說:“蔡邕我雖然才幹不濟,卻也通曉大義,怎麼能背國家而可憐董卓?隻是因為一時感念其知遇之恩,控制不住為之一哭,自知罪大,願公原諒。情願受臉上刺字割去雙足之刑,隻願能夠續成漢史以贖清我的罪過。”衆官員都愛惜邕的才華,上前好言勸說王允将其釋放。
太傅馬日磾對王允說:“伯喈有曠世奇才,如果能讓他續成漢史,則是國家盛事。況且其十分忠孝仁義,如果殺掉了恐怕大失天下人所望。”王允說:“當年孝武皇帝就是因為沒有殺司馬遷而讓其續史,所以導緻诽謗之書流傳于後世。當今國運衰微,朝政錯亂,更不能讓佞(音nìng,甯)臣在幼主左右執筆文字,讓我們衆人深受其害。”
馬日磾無話而退,私下裡對衆官員說:“王允難道就沒有後人嗎?以善待人,是國家必須遵循的綱紀;撰文修史,是國家必須留下的典籍。滅紀廢典,怎麼能夠長久下去?”
王允并不聽馬日磾等衆人勸解,執意命人将蔡邕下獄後在獄中缢死,士大夫聽說後都為之流淚。後人議論蔡邕哭董卓雖然做得不對,但王允借這件小事殺了蔡邕,做得尤其過分。
有詩歎說:“董卓專權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當時諸葛隆中卧,安肯輕身事亂臣。”
且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逃到陝西後,派人到長安上表朝廷請求赦免。王允說:“董卓之所以跋扈作惡,都是因為這四人為虎作伥幫助。現在雖然大赦天下,但卻惟獨不能赦免這四人。”使者回去報告李傕。
李傕說:“既然求赦不準,咱們各自逃命去罷。”謀士賈诩說:“諸君如果放棄軍隊走單而逃,那麼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逮住我們。我看不如想辦法召集陝西人加上涼州本部軍馬,殺奔長安城去給董卓報仇。如果成功了,可以奉朝廷以正天下;如果失敗了,再跑也來得及。”
賈诩
李傕聽從了賈诩的計策,到處在西涼州散布謠言:“王允馬上要派軍隊殺光這個地方的所有人民!”衆人都很惶恐。接着又散布謠言說:“與其白白等死,還不如跟着我們造反!”衆人都願意跟随,先後聚集了十多萬人,分作四路氣勢洶洶殺奔長安而來。
他們在行軍路上,碰到了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輔,帶了軍兵五千人想去為老丈人報仇,兩下合兵一處,讓牛輔作為先鋒。王允聽說西涼兵殺來,趕忙和呂布商議。呂布說:“司徒盡管放寬心。量此等小小鼠輩,何足挂齒,不夠我方天戟一陣砍殺!”
呂布帶李肅領兵出城迎敵。李肅作為先鋒在前面正和牛輔打了個遭遇戰,雙方大殺一陣,牛輔抵敵不過敗陣而去。不料想當夜二更時分牛輔前來劫寨,李肅軍兵大敗後亂竄,退回三十餘裡,折軍大半,垂頭喪氣去見呂布。呂布大怒道:“你竟敢挫傷我軍銳氣!”于是斬殺李肅,把頭懸挂在軍門外号令,可憐這光做夢想當大官的李肅最終落了如此可悲下場。
第二天呂布親自率軍與牛輔對敵,那牛輔哪裡會是呂布的對手,又是敗退而逃。
當夜牛輔召來叫做胡赤兒的心腹人商議說:“呂布真是骁勇無比,咱們綁一塊也不是他的敵手。不如瞞過李傕等四人,收拾金珠财寶,帶領咱們的親随趕緊逃跑吧。”胡赤兒滿口答應,連夜打點金珠财寶,離開大營悄悄地溜走了,跟随的隻有三五個人。在渡一條大河時,胡赤兒起了不良之心,趁其不備提刀殺死牛輔,把牛輔的人頭來獻給呂布。呂布問起其中經過,幾個随從都說:“是胡赤兒謀殺了牛輔,奪了他的金寶。”呂布大怒,立即将胡赤兒誅殺。
呂布領軍前進,正迎面遇到李傕軍馬。呂布不等他列好陣勢,便挺戟躍馬麾軍直沖過來。李傕軍兵不能抵擋,敗退五十餘裡後依山下寨,請賈诩、郭汜、張濟、樊稠共同商議。
賈诩說:“呂布有勇無謀不足為慮。李傕将軍守住谷口,每天引誘他前來厮殺,郭汜将軍可領兵抄擊其後路,效法當年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張濟、樊稠二公,兵分兩路直取長安。呂布首尾不能相顧,必然大敗。”衆人采納其計後下去安排。
李傕
卻說呂布領兵來到山下,李傕率軍挑戰。呂布沖殺過來,李傕馬上退後上山,山上箭石如雨,呂布軍不能前進。這時探馬忽然報告郭汜在陣後殺來,呂布急忙回軍迎擊。隻聽得鼓聲大震但郭汜軍隊卻随着鼓聲而退。呂布正要收軍回營,山上鑼聲響起,李傕軍又沖殺下山來。還沒來得及對陣,背後郭汜又領兵殺到。等到呂布趕到時,卻又都擂鼓收軍退去了。一時間氣得呂布怒氣填胸。一連幾天都是如此,呂布欲戰不得,欲退不能。
正在惱怒無計可施之時,忽然有軍兵飛馬報來,說是張濟、樊稠兩路軍馬,正在進犯長安,京城十分危急。呂布急忙領軍撤回,背後李傕、郭汜緊緊追趕。呂布無心戀戰隻顧撤退,折損了好多人馬。好不容易到了長安城下,見賊兵雲屯雨集圍定城池,呂布軍交戰失利。呂布軍士畏懼他一向殘暴,很多人趁機投降,呂布憂心沖沖,卻也無計可施。
幾天之後董卓餘黨李蒙、王方在城中作為内應,偷偷打開城門,四路賊軍一齊擁入。呂布左沖右突但終究人單勢孤攔擋不住,隻好帶百騎兵沖出青瑣門外,招呼王允說:“大勢已去!請司徒大人速速上馬,和我一起沖出關去,再圖良策。”王允說:“如果能夠蒙社稷祖宗保佑國家得安,是我的心願。如果不能這樣,王允願意獻身而死。大難來臨時丢下皇帝逃跑,不是我的行事風格。呂将軍請替我謝關東諸公,努力報效國家為念!”呂布再三規勸,王允主意已定,隻是不肯離開。
不一會各門火焰沖天,呂布隻得放棄家小,僅僅帶百餘騎兵飛奔出關,投奔南陽袁術去了。李傕、郭汜放縱軍兵大肆搶掠。太常卿種拂、太仆魯馗(音kuí,魁)、大鴻胪周奂、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颀都死于國難。賊兵圍攻皇宮很急,侍臣隻好迎請漢獻帝登上宣平門制止叛亂。
李傕等在皇宮下望見黃羅傘蓋打出,知道是漢獻帝親自出來了,就制止住軍士,口呼“萬歲”。漢獻帝倚在門樓上問道:“卿等不等候奏請,突然領兵沖入長安,是想要造反嗎?”李傕、郭汜仰面奏道:“董太師是陛下社稷重臣,無緣無故被王允謀殺,臣等專程前來報仇,并不是想造反。隻要見到王允,臣等馬上退兵。”
王允這時就站在劉協旁側,聽到這番話後,奏請漢獻帝說:“臣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漢室江山社稷。事已至此,陛下不要再顧及臣而贻誤國家。臣請去城樓下面見二賊。”漢獻帝猶豫之中下不了最後決心。
王允從宣平門樓上飛身跳下樓去,大聲喝道:“王允在此!”李傕、郭汜拔劍喝斥道:“董太師有何罪而被你殺死?”王允說:“董賊罪惡滔天,不可勝數!受誅之時長安士民都相互慶賀,難道你們是聾子沒有聽說過嗎?”李傕、郭汜說:“太師有罪被殺我們不問。我等有何罪你不肯赦免?”王允大罵道:“逆賊不要再廢話啰嗦!我王允今日以死報國!”二賊擡手而起,瞬間把王允殺死在樓下。
史官有詩贊歎道:
“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心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英氣連霄漢,忠誠貫鬥牛。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衆賊殺了王允,一面又派人把王允的宗族老幼全部殺害,士民無不垂淚。當下李傕、郭汜商量說:“既然咱們到了這裡,不如殺掉天子咱哥們過幾天皇帝瘾,這是天賜良機不要失去!”便持劍大呼小叫,就要沖殺進皇宮中去。
正是:巨魁伏罪災方息,從賊縱橫禍又來。未知獻帝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郭氾
黃其軍
作于2018年5月3日(古曆三月十八)
文中照片來源于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鍊接:
- 上一篇 從《了凡四訓》看積善:為何善良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門?
- 下一篇 時代加速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