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機智的深層意義

      如何理解機智的深層意義


...

其實,機智或隽語也是憑借觀念的轉化和借喻。


并且,我們深深知曉,機智在于事物間相似的迅速聯想。


然而,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借喻必須是有效的,相似必須是真實的,雖然有可能是意想不到的。


不過,意想不到的正确構成機智,正如驟然顯露的矛盾造成開心的傻話一樣。


機智的特征在于深入到事物的隐蔽的深處,在那裡揀出顯著的情況或關系來,但必須要注意到這情況或關系,進而,則整個對象便在一種新的更清楚的光輝下出現。


因而,很多時候,機智往往似乎是惡意的,因為它發現了共同特征和普遍原理之相似而作的分析,類似于存在兩極的事物,它可能把神學或者物理或者其他的公式應用于烹饪技術甚至于其他,又或者發現人類的心靈與某個支點和杠杆有點類似。


因此,我們通常總是把經驗的各個部門分清彼此。


更甚,我們認為,每個部門有其不同的原理:精神的尊嚴與類比肉體的解釋是不相合的,物質的鄙陋不配說明道德的真理。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愛情決不能歸入生理欲望之類,宗教信仰也不能說成施用催眠,畢竟,如果這樣的話,會喪失愛情的偉大和信仰之莊嚴。


所以,當一顧有創見的心靈超越了這些界限,打亂了我們陳舊的分類法而改造它的範疇,我們便覺得事物的價值也被混淆了。


然而,然而,事物的價值須取決于一種更深刻的關系,取決于它們對人類的需要和希望的反應。


且,理智的作用所能改變者,不過是我們對世界之統一和同源的認識而已。


我們可以從不這麼孤立的關系來掌握一個思想對象,或者以不這麼輕率的嘲笑來了解一個思想對象,但是我們從一切取得的快感,或者說我們全部的快樂和驚奇決不會因此而減少。


因此,理智的惡意性質或破壞性質不應該被視為基本的性質。


且,機智輕視一件事物而重視另一事物;它的比拟往往既是諷刺的又是奉承的。


所以,我們所指出的機智的心理過程,就産生我們所謂“迷人的”,“才情煥發的",“富于靈感的”等等效果。


記得莎士比亞這樣說:


來吧,吻吻我,

年輕的情人,

芳齡是不能耐久的素質。


這句話的想像在于一種幸福的借喻,一種陳述既真實又溫柔的事情的愉快說法。


那麼,我們在什麼地方可以找到更巧妙的魅力呢?


在這裡,同樣,我們再試取一個更嚴肅的例子,聖奧古斯丁【奧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 - 公元430年8月28日),又名希波的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天主教譯為“聖•奧斯定”,出生于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北非努米底亞王國,奧古斯丁曾是一名摩尼教徒,皈依基督教後,成為基督教早期神學家,教會博士。其思想影響了西方基督教教會和西方哲學的發展,并間接影響了整個西方基督教會。他是北非希波裡吉诃(Hippo Regius,即希波Hippo)的主教,因其所著作品而被視為教父時代重要的天主教會教父。重要的作品包括:《上帝之城》《基督教要旨》和《忏悔錄》。】說異教徒的美德就是輝煌的罪惡,至少,假如我們能領悟這句話的充分意義,我們看到了他依據一種強大的教理力量對相反的事物作出尖刻的比拟;這是一種理論的勝利,隻有它的邏輯一緻性能夠與它的大膽的論斷相比美。


而事實上,用短短的一句話來概括一種神學和兩種文化,是再漂亮再巧妙不過的了。


且,羅馬人尤其具有這種長處。


僅僅塔西陀【塔西佗(Tacitus)是古羅馬時期著名的曆史學家,他的作品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塔西佗出生于公元56年或57年,是羅馬騎士家庭出身。他是羅馬帝國時期的著名曆史學家,以其對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和獨特的寫作風格著稱。塔西佗的主要著作包括《曆史》《編年史》《阿古利可拉傳》和《日耳曼尼亞志》等。他的作品不僅記錄了羅馬帝國的曆史,還對羅馬的政治、社會和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就能提供上百個例子。


因此,機智适合于尖酸辛辣的口才,這是一種智巧的輕蔑的粗暴,它直刺入一種感情或一個性格的核心,而給它加上一頂多少不懷好意的帽子。


因為我們一有了分析熱,往往就可能是簡煉過火或抽象過度。


其實,現實比理性是更流變不息、難以捉摸的,它仿佛比幾何學最新公認的甚至還要多幾度空間。


因此,悟性若不是洋溢着一些同情的光輝或者一星半點神秘的思想,就隻能把這世界繪成一個枯燥而了草的形象。


相反,機智的特性是激發贊美甚于激發信任。


且,在我們所愛的任何人身上,這個優點我們很少會忽略過的。


然而,這個原理可能還有更感傷的體現。


當我們的借喻來自充沛的熱情興奮,我們便稱機智為靈感。


在這場合,也同樣有相似事物的嶄新的發現,性質全異的事物的比拟,也同樣有我們的統覺的轉化。


然而,然而,在這裡,作者的才華不僅是深入精微,更是意氣風發。


例如:


安靜,安靜!

他沒有死掉,他沒有入睡,

他已經從人生的迷夢中覺醒。

是我們被暴風疾雨的幻象包圍,

同許多幻影無益地争個不停。


這好象是似是而非之談,不過細加思考就看出說得非常在理。


因為,詩人作了分析,作了毫無保留的分析。


迷夢、暴風疾雨、幻影、無益的争鬥,這些形象很易造成一幅諷刺畫面。


然而,我們的心情被轉化了;我們的心向上升,感到從它所破壞的習俗下獲得解放,感到在世外的虛無缥缈之鄉中獲得更自由的活動。


在這裡,我們的理想一瓦解就走向了神秘的思想,正由于這種向超然物外努力,詩人的才華變得崇高了。


嗯,對,不得不承認,不得不發自内心感歎:機智的魅力,想象的魅力真的無限大。


...


我是 @别具一格格,愛文字愛分享愛創作。

正在碼字創造人生,

歲月孤苦,唯熱愛可抵漫長,

期待與你相遇,學習,進步與成長。

喜歡記得點贊收藏,我們下次分享見。

期待關注,讓你每天收獲一篇優質文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