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的曆史》
《關于我的曆史》
文/此言林夕
我要講的不是關于我的曆史,而是我關于曆史的故事。
我姑父教育孩子的時候,比較嚴厲,對于語文、數學、英語這種“正科”會嚴格教導。但對于“曆史”,确是很溫柔的,沒有用嚴肅的眼神看待。而我的表弟,他也沒有問出過多少關于“曆史”學習的問題,好像本來就沒有過問題一樣。
是真的沒有過問題嗎?我也不确定,我的孩童時代似乎也沒有對“曆史”很上心過,好像這并不是特别重要。如果有人問我,那你沒上心過,又怎麼去講好這個關于曆史的故事呢?我會回答,它們就在我的記憶裡邊,待我講給你聽。
我的姑姑沒有讀過多少書籍,所以我的家庭并不是什麼書香門第,不了解多少曆史。對于他們來說,隻記得從出生開始,就在這片土地上,這活着的幾十年時間就是曆史,再遠一點的就是電視講給他們聽的。
如果你問明朝的皇帝是誰,他們知道是“朱元璋”,卻不知道明朝其實有十六個皇帝。
那一年我讀初一,第一次接觸了“曆史課”,我記得開篇講的是“中國境内早期人類的代表”。老師讓我們翻開書本,“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幾個字眼出現在我們眼前,我的同桌悄悄跟我說“我們不是上的曆史課嗎?為什麼要談北京人?”。這個問題,我也會答不上來,隻能搖頭。
老師很快給了我們答案,她說“北京人不是我們現在北京人,是我們祖國的土地上生活過的一種早期人類的名字,而元謀人……”。
她用簡潔的幾句話,講述了關于那個時代的“曆史”,我們才明白,這片土地上,還存在過這些和我們相似又陌生的人類,原來我們的曆史要追溯到那麼遙遠。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了真正的“曆史”。
她用一節課的時間重塑了我對曆史的認知,她說“我們說曆史就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她也說“我們的曆史也不是很久。”,我當時不太明白,不過我很沉迷于她說的那些故事,我還想要繼續求知下去。
中午放學了,我一個人回到家裡的小房間,沒有像往常一樣的午休。而是打開了曆史書,翻看着裡邊的内容。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東漢……西漢……”,我隻是快速地翻閱,看了幾個字眼,又看了一些圖片。我将書緩緩合上,放在床上,閉上眼睛去想象那些曆史。看到一群小人兒,他們在一個方形的世界裡,快速地演變,最後原本荒野的地方變成了高樓大廈。
我長舒一口氣,原來這個世界那麼有意思。
那以後的曆史課我都認真地聽老師講課,課上的提問,我總是回答得又快又準。老師似乎也對有些我刮目相看,誇我:“好,不錯!”
我的幾個好兄弟常在下課的時候跟我說得有來有回,似乎我們就是那曆史的締造者。講到沒看過的,我們也會瞎說一些,用自己覺得“這樣發展才對!”的邏輯,來續講下去。
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我自信滿滿地下筆,又滿是信心地走出教室,好像這高分本來就是我應得的。沒多久成績出來,老師念了我的成績,考了六十多,不算好也不算差,我才發現,原來我隻是喜歡而已,粗略地過了這些曆史,卻沒有将它們消化,轉化為“知識”
人們問起我,你知道西周怎麼滅亡的嗎?我會回答,因為“烽火戲諸侯!”;人們再問我,你知道西周滅亡的時間嗎?我會撓撓頭,沉思片刻,回答“這個我不清楚!”。
如我所寫的,“大曆史”我明白了,“小曆史”被我搞忘了。我想,這正是為何我會講而不做題的原因吧。
那之後我不再對别人說,我懂曆史,也不再對曆史“很感興趣!”。甚至到了高中,曆史變成了“正科”,我也是一樣,沒有過多地上心。也許我隻是一個喜歡聽“曆史”故事的人,而不是一個能夠傳揚曆史的人。
作為大部分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呢?能夠大緻了解上下五千年的曆史就已經是足夠了,重要的還是活好“自己的曆史”。
- 上一篇 痛
- 下一篇 《我想去一趟西南大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