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寫作思維方法六講》前言讀書筆記

觸動點:日本的佐藤學教授倡導課堂觀察要有三種視角:飛鳥之眼、蜻蜓之眼、螞蟻之眼。也就是說要從宏觀、中觀、微觀不同視角出發,才能全面、準确的把握課堂教學的現實現象和實質。教師的科研寫作同樣如此,先以鳥瞰的方式從一定高度來認識科研寫作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可能更有助于教師建立一種科研寫作的“大局觀”,最終也更有利于一些方法技巧的理解和運用。

思考:閱讀好像有兩年時間了,寫作業堅持了快一年了。确實有話可寫了,從最開始的一兩百字能夠寫到兩千字,有時候還能夠寫到三千字了。但是寫來寫去的,好像都是寫讀後感,就是什麼點觸動了我,聯系我的生活就寫一些。但是整個文章的思路呀,還有思維呀,就真談不上。所以這一次了我就沒有和讀書群一起共讀,我想單獨來讀一本關于教師寫作思維方面的書籍。也期待站在高處看到事物背後的本質和原理,将來能夠運用到具體的實踐當中去。

觸動點:教師科研寫作的頂層設計和底層邏輯是什麼呢?本書試圖以教師的實踐創新為核心理念,以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寫作方法為三個基本要素,構成一個教師科研寫作的方法論框架。其中基本的邏輯關系和論述思路是: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寫作方法。具體地說,教師實踐研究可以分為歸納與演繹兩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并對應于經驗總結、行動研究、實證研究等研究方法,再具體呈現為不同的文體類型和寫作方法。閱讀本書,教師可以從這個分析框架入手,看待各種實例和點評,逐漸從“同化”走向“順應”,從而建立屬于自己的科研寫作的認識結構。

思考:我也是覺得教師寫作有邏輯,有思維,看到這段話我感覺特别開心。确實是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寫作方法,因為由理論去指導具體的實踐。看到這段話,我特别特别的想去看這本書了,也有自信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