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貼心
王教授應邀在一個重要會議上演講,這個會議的規模之大,是他平生第1次遇到。
全家人都為此感到高興和激動,教授夫人還特地為他選購了一套西裝。
晚飯時,夫人問西裝是否合身,教授說:「衣服很合适,隻是褲子似乎長了點,再短個兩公分應該會更好。」
用過餐後,陳教授早早上床休息了。
他母親心想自己的兒子參加這麼重要的會議,西褲太長就不好看了,于是他翻身下床,把西裝的褲腿部分剪短兩公分,縫好并熨燙平整,然後放心睡了。
淩晨,教授女兒睡覺前看到衣架上的褲子,心想晚飯時,恰聽到老爸說褲管長了兩公分,自己是該為爸爸做點事情,就把西褲剪短兩公分縫好、燙平。
早上,教授夫人特地提早起床,拿起陳教授的西褲,又剪掉兩公分,縫好、躺平。
你說,在一個家庭裡頭,願意去做這件事真的充滿愛,但有沒有意義?
不管從親戚朋友或家人,這件事聽到的太多。也就是男人在家中,面對自己的親人時,可真的是太随便,說話、脾氣更直接,情緒的宣洩更不用說了。尤其是,大男人主義的那個男人。
有不少中式男爺,認為我在外頭工作,壓力大很辛苦,對上級必須武裝配合、畢恭畢敬;總之,面對外人,得要裝作是個禮儀之邦的上等動物。
所以,回到家,家就是休憩的地方,我完全放松,更可以原形畢露。我一天的不悅、不幸和不平,在家人面前無所謂可以表露無遺,老婆和孩子他們都得要包容。
在面對外人時,或許有人冷漠,有人裝作彬彬有禮。在家會張牙舞爪的男人,在外就像條蟲。
還好,我的家并不是如此。
跟外人能夠交流、溝通到位,我認為練習的最好場所就是在家庭裡。
在家人的互動溝通上,為避免口氣或情緒上的不對稱,我們家有個動作,這已經在這個家蔚成風氣,我也叫這個為家人的「默契」,是方便交心的"便利貼"。
當然不是口頭不用溝通,都用寫的來做交流。而是在碰不到面時,取代交流的一個動作。
我們在冰箱前,貼滿了許多的紙條。每個紙條上,都會署名是誰寫的還有日期。
隻要是這個家的事,冰箱前闆就是我們的公告欄,所有人都會知道。
誰為誰做了什麼事,或交辦什麼,會在他的房門或桌上貼上紙條貼。
有緊急的事交辦,會貼在出口大門木門口背面。
你會說現在都有手機,可發短信不是更方便嗎!隻是,我們家大小成員,不怕麻煩願意把這個感覺一直維護著,在我們的心裡和平時互動上。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