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錢攻略——拿鐵因子
"拿鐵因子"通常指的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額消費,但累積起來卻能對個人的财務狀況産生重大影響。這個概念是由作家和金融顧問大衛·巴赫(David Bach)在他的書《The Automatic Millionaire》中提出的。他用拿鐵咖啡作為例子,說明如果一個人每天買一杯拿鐵咖啡,長期下來,這筆花費會累積成相當大的金額。通過減少或消除這些小額消費,人們可以節省更多的錢,用于投資或儲蓄,從而實現财務自由。"拿鐵因子"鼓勵人們審視自己的消費習慣,識别并削減不必要的開支。
根據拿鐵因子的定義,我翻出最近微信和支付寶的賬單,稍加檢索,就能嗅出拿鐵因子的蹤迹。
每天飯後散步,總會不自覺地逛到超市,也不管冰箱内存貨多少,反正就是買買買。
周末帶孩子出去,為了鼓勵他騎行,遇見個把便利店,也是一頓買買買。
心情不好了,不高興去食堂吃飯,随手點個外賣;近期沒有開銷,好像有點對不住自己,馬上在APP上檢索下單;最近運氣實在有點背,買個心理測評探究一下原因,諸如此類。
久而久之,這些拿鐵因子逐漸成為了我每月固定支出的大頭,砍都砍不掉。
但入不敷出的感覺實在不好,痛定思痛之後,我決定對這些拿鐵因子開刀。
每天飯後散步,繞過那些個飲食店和便利店,隻在小區轉悠,杜絕消費的可能。
周末帶孩子出去,可以考慮提前在超市買好相應的物資,至少能比便利店節約一半。
至于自己的情緒花開銷,一方面可以考慮多帶點粗糧(玉米、薯類等)、沖調飲品到公司。萬一不想去吃飯,也能用這些東西救急,而且一頓不吃,也有利于身體的健康。另一方面,要學會識别自己情緒掩蓋下的根本原因,不要用消費來麻痹自己。
最近,有個詞很火,叫做“重養自己”。
識别自己的情緒,用心去安撫和化解,盡量杜絕沖動消費,或許整個身心也能更加自由。
圖片來源于網絡
- 上一篇 每日一聯75
- 下一篇 做老好人,也要量力而行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