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
前天,小燦宣布:“我走了!”娃生第一次将離家出走從口頭宣布變為實際行動。
早晨起來,考慮到周一就要期末檢測了,我便督促小燦複習,把還沒有聽寫的70多個生字寫了。小燦則發揮了“拖”字訣,就是不想動,理由就是“不用交,我都會”。
随後,小朋友自己玩了會兒平闆,然後纏着老爸給他打遊戲看,未遂,又看了會兒哥哥玩遊戲。接着就在自己床上來回撲騰,玩自己的各種東西——包括但不限于玩具,仿佛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成為他的玩具。
11點半我要去做飯,這是我提前跟他強調過的。到了11點25分,小燦拿着一盤飛行棋來找我,說:“媽媽,跟我玩一盤棋吧。玩了我就去聽寫,我保證!”
我看了下時間,毫不猶豫地拒絕:“不行。到做飯的時間了,我要去做飯!”
說完,立刻進了廚房。
小燦在房間裡“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在我做好飯,正在收拾台面善後的時候,小燦“噔噔”走到廚房門口,大聲說:“我走了。”我沒有回應他,以為他要下樓找小朋友們玩。
跟着我便聽到搬凳子的聲音,不一會兒就聽見鑰匙串的響聲,然後大門開了,小燦又說了一聲:“我走了!”門也沒關,開始下樓。
我正好準備出廚房,感覺不大對勁,追出門去,就看見小燦在下樓的樓梯中間站着。我過去拉住他的手:“你要去哪兒?”
他不說話,眼淚汪汪的,賭氣不看我。
我拉着他回了他自己的房間,讓他坐在自己床上,然後遞給他一張紙巾。他别扭地不接,繼續抽泣。我回想了一下,大約明白是因為整個早上他想玩,都沒能夠好好玩上,最後我拒絕和他下棋,引起了他最後的情緒崩潰。
我放緩語氣,對他說:“上午沒讓你玩成,你不開心,很失望、難受,是嗎?”他不說話,我拿紙巾給他擦擦眼淚,繼續說:“你讓媽媽跟你玩棋,可是媽媽提前跟你說過11點半要做飯的,這個不是臨時決定的呀。”
他又傷心又氣憤地說:“可是還沒有到11點半。”
我說:“還有5分鐘就到了,5分鐘下不完一局棋。下不完你能願意嗎?”
他堅定地說:“可以下不完,等你做完飯再接着下完。”
“那你沒有告訴媽媽可以下不完。以前你下不完都不願意。如果你可以下不完就讓媽媽到時間做飯,你要告訴我,不然我就會認為你會堅持下完。這樣,現在還有時間,我陪你下棋,但是我12點20要去接哥哥,如果下不完,就回來下。”
小燦不說話了,看得出在思考。然後他點點頭,拿出來棋盤。
下的是飛行棋,每人4子,到了時間果然還沒有下完,他讓我拍照,說等我回來下。臨出門的時候,他又改了主意,說:“媽媽我幫你下吧。”
我答應他說:“好啊!”
等我回來的時候,小燦已經下完了棋。
飯後,聽寫也完成得很快。
盤點小朋友的此次行動,小朋友考慮得很周全:自己準備了個小盒子,放上自己喜歡的小玩具,自認為值錢的塑料小寶石,還有壓歲錢100元,拿好了鑰匙可以自己回家,在自己房間的牆上用鉛筆釘了張紙條寫着“我走了”,臨出門還不忘對着我說“我走了”,引起家人注意免得自己當真走失。
自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對待小燦的态度一開始确實生硬了些,沒有坦誠地告訴孩子自己的擔心和真實想法,孩子自己心裡憋屈失望,感到自己被忽視,難過得哭起來的時候,也沒有适時地去疏導。所以孩子才會有離家出走的想法和行動,但是一旦被重視,就恢複成那個活潑可愛的娃。
孩子,讓我們一起成長吧!雖有坎坷,我們同行,成為更好的媽媽和孩子!
- 上一篇 把現在的自己交給未來的自己。
- 下一篇 讓心得到完整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