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節目】兩個“允許”,讓孩子寫作時下筆如有神

...


很多父母都發愁,孩子寫作文不知道怎麼開頭,明明說起來頭頭是道,但就是寫不出一個字來。經常是一篇四五百字的作文,要寫一兩個小時。

很多人會覺得,作文不好,那可能是閱讀積累不夠吧?或者是,還沒有掌握足夠的寫作方法吧?

但實際情況是,很多孩子,在寫作這件事情上,都被情緒卡住了。

那孩子在寫作文時遇到情緒,父母該怎麼疏導呢?又該怎麼啟發孩子寫出有情感的作文呢?

今天的每日一講“特别節目”,我邀請書林老師,給父母們分享一些關于引導孩子寫作文的具體做法。 

01

大家好,我是書林。

上周,有個家長經過朋友推薦加了我微信,她問:“您好,我的女兒今年六年級了,作文老大難,不懂還有得救嗎?” 

在深入了解之後,發現這個孩子的作文成績其實很不錯。

考試時,作文分30分,通常扣不到3分。而家長說的老大難是什麼呢?

她說孩子“選材就很難,要想2至3小時,動筆寫也慢,半天憋不出。情緒很差,昨晚寫關于真情流露的一篇文章,寫到半夜1點……”

我不知道你聽到這裡是不是也很有共鳴,這似乎是絕大多數三年級以上孩子會遇到的問題。

孩子寫作文不知道如何下筆,家長前面還有耐心引導,越到後面語氣就越急促,孩子腦袋更是一片空白。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孩子的情緒。

Colin老師曾經跟我們分析過,孩子的學習是如何受情緒影響的——

孩子在學習、寫作業這會兒,可能正受着情緒的困擾,精力正消耗在這些方面:

孩子可能沉浸在考試失敗的沮喪情緒中;孩子有可能正與同學鬧别扭,生悶氣;孩子在擔心下個月的期考;孩子在糾結應該先完成英語作文還是先看完課外書;爸爸媽媽正坐在旁邊看着他……

這一件件事有點像賽道上的石頭,大人看不見,所以希望孩子能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向前奔跑,但事實上,孩子卻不得不在這些石頭間緩慢地、小心翼翼的側身通過,甚至就站在一塊“大石頭”面前不知所措。

02

怎麼搬走這些石頭呢?

這就說到了第一個“允許”

1.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古今中外,能流傳下來的經典文學作品絕大多數都是情緒的産物。李白思鄉,寫出了“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泰戈爾的《飛鳥集》充滿了對人内心的喜悅、悲傷和靜默等情感的描述。

全世界都知道,一個作家寫出來的作品,是要反應這個作者的情緒與思想的。

孩子也一樣,需要先将情緒調動起來才能進行創作。

那你可能就會問,怎麼調動寫作情緒?

你得在日常生活中就允許甚至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關于這一點,我自己覺得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仍然有家長把孩子訓練成從小就懂得“報喜不報憂”。

孩子一說“我今天很開心”,家長就很迫切地問是什麼令孩子這麼開心;

但孩子一說“老師今天批評我了,我讨厭死語文了”,家長要麼借機再次批評“你要是認真聽課老師也不會批評你”,要麼就是用簡單的說教去堵住孩子釋放情緒出口。

我甚至遇到過從小學二年級就被教育如何控制情緒的孩子,孩子遇到委屈了連哭都不敢哭,因為媽媽說“生氣會使人得病”。

事實上,連哭都要壓抑的人,才更容易得病。

孩子的寫作情緒調動不是在寫作前幾分鐘才要做的事。情緒不是說有就有的,它是跟着事件來的,而事件是随機發生的。

孩子在不同事件中的情緒是本能反應,允許他們體驗、理解不同事件所帶來的憤怒、悲傷與傷痛,這樣成長起來的生命才會更厚重、更踏實。而不是“報喜不報憂”的虛幻的正面表現。

情緒得到允許,到創作的時候,孩子才能将内心打開,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完全地公開在世人眼前!孩子的習作才有了生命。

第二個“允許”

2.允許孩子多說話

老師和家長們似乎都希望孩子在寫作時能安安靜靜地寫,最好安靜到隻能聽到紙筆摩擦時的聲音。

但據我所知大多數孩子做不到,因為這違背了孩子的天性。

兒童寫作時是需要自己的發音器官幫助的, 是需要聽到自己的話的。

因為在兒童内部言語發展還不健全的時候, 他們是借助聽覺回授把自己的話抄錄在紙上的 ,或是通過聽覺反饋對自己的話中的個别詞句進行調整、 對語序進行疏通後再改寫下來。

無論是哪一種情形, 都需要發音器官的幫助。

這是研究兒童早期寫作心理的學術論文——《兒童早期寫作行為探微》中的觀點。

它告訴我們,如果孩子在練習寫作文的時候願意多說,那就讓他去說。說自己的想法是寫下自己想法的前提。

所以其實不光是剛練習寫作文的小學低年級兒童,還是高年級學生,都需要先引導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想寫什麼。

說出來之後,至少他們确定這樣寫他們會很舒服,然後再寫下來就更順暢了。

可以說,孩子說作文事實上就是他們自己在打草稿、列提綱的過程。

因此,當孩子說TA寫不出來的時候,就不要催TA快點寫了,請你先和孩子聊會兒天,怎麼聊呢?我舉個例子——

比如這學期三年級孩子的第一篇作文“我的植物朋友”,這個主題怎麼聊呢?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植物,第二部分是朋友。

要寫的植物,要麼是孩子熟悉的、要麼就是孩子感興趣的。

最好是先觀察再聊,如果不能,那就用問題來啟發記憶。

問題:

這株花/這棵樹給TA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在哪裡看到的?開花嗎?

花是什麼顔色、什麼形狀?

結果嗎,能吃嗎,味道怎樣?

你和TA說:如果你做到精準描述、恰當比喻,能讓一個從未見過這株植物的人看到就能認出來,那孩子你就厲害了!

聊完了植物接着聊朋友,問孩子,你覺得什麼樣才能稱為朋友?——互相幫助、互相欣賞。

你給予這株植物什麼樣的幫助?——澆水、施肥,精心養護;

那這株植物又給了你什麼樣的支持?——開花結果,愉悅身心,不斷成長,啟發鼓勵。

先引導口語表達這個過程,再把口語表達轉述成文字,一篇文章就完成了。

最後,我再次提醒家長們,不要過早地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要覺得孩子話多不好。

情緒+表達欲望,是孩子的寫作動力,請你千萬要保護好它們。 

03

内容聽完了,我是Colin。

書林老師的分享,帶給我一個很深的啟發。

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比如作文寫不出來、寫作業拖拉、不敢當衆表達等等,其實都可以找到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孩子被情緒困住了。

有一次坐地鐵,我看到一個3歲的孩子在大哭。媽媽趕緊拿出手機給孩子玩,估計這是平時比較有效的方法。但沒想到,孩子哭的更厲害了,還大聲喊到:“不要不要!”。

媽媽感覺到尴尬,想快點讓孩子安靜下來,于是打開手機裡的應用,指給孩子看:“你看這個是什麼”。孩子的情緒更加激烈了,一邊大喊“不要”,一邊用力的把手機打掉。

媽媽從地上撿起手機,拿出最後的“大殺器”——動畫片。果然,孩子帶着淚眼看的入迷。到站了要下車,孩子不幹了,又繼續歇斯底裡的大哭起來。

通過這個故事,我想告訴你:父母如果忽略孩子的情緒,那無論想多少種方法,都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明天是周末,據說父母的周末,比上班還要累。在陪孩子的同時,請别忘記照顧好自己,比如找天晚上和家人看場電影什麼的。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