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和努力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文系首發,文責自負
樹林曾經說過【附近】很重要,一個好的附近可以不斷【提醒】自己,向優秀的人學習是快速進步的妙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環境為什麼這個重要?因為大腦的鏡像神經元的存在,我們會下意識的模仿周圍的人,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影響我們,潤物細無聲又或者溫水煮青蛙
雖然理論上,其他人的行為,無論好壞,都能夠作為警醒,看見了别人,再看看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但是隻是理論上,就像冥想、讀書,理論上何時何地都可以進行,但是為了讀得舒服,還是坐着比較巴适
所以我們要主動營造良好的環境,到一個高能量的場域滋養自己,如果你覺得沒動力,那就去一個卷王圈,沾沾麻花氣
生活是創造,而非發現。如果當下确實沒有好圈子,那一個人可以走得更快,但是到了一定階段,想要繼續做大做強,就需要團隊的力量,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如果不合适了,主動換圈子,我得利我主動
最有效的改變不是苦口婆心的勸人,而是影響,影響人知行合一的作出結果,被影響人自然而然被喚起學習的欲望
我在圖書館學習時效率會更高,因為在這個大家都在認真學習的場域,我根本不好意思拿出手機刷視頻,會有負罪感,若有消息需要回複,快速回訊然後端莊做題
發現優秀的人,然後與之同行
人作為群居動物,天然對冒頭恐懼,害怕不一樣,害怕被排擠,因為在遠古時代,危險無處不在,被團體抛棄意味着命不保夕,基因的記憶還在
近幾十年社會發展飛快,基因根本來不及轉變配置,當最先進的系統遇上了原始的硬件,木桶理論,我們需要刻意練習,使硬件不斷升級
學到老,活到老,認知決定行動,行動帶來結果
尊重不同人的選擇,不能以自己的視角強迫他人,誰承擔誰選擇,我們可以告訴他人還有其他選擇,至于最終的選擇權,讓事情的承擔者自己來
“把馬帶到河邊,但不強迫其喝水”
成本問題,大環境不容易改變,但是去見識一下好的環境也是蠻好的!心中有夢,眼裡有光,持續耕耘,積蓄力量!
我高三的時候買了深大的明信片,雖不能至,然無數個夜晚給我動力,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主動的人先享受世界~正視自己的野心,年輕人血氣方剛沒問題,反正人生還長,趁着年輕多試錯~
在互聯網時代,表達能力極其重要,無論是語言或文字,主動舉手,主動輸出,讓自己被看見,這樣才更容易吸引到同頻的人一路前行!
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都能夠給我們帶來獲得知識的機會,隻要以生産者的姿态,時刻保持思考,頓悟發生在一瞬間
大腦具有可塑性,我們看過、聽過、學過的東西會影響我們的認知,認知帶來的行動又會讓環境發生變化,這是一個動态的反饋系統
掌握生活的主動權,有意識的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
- 上一篇 有福
- 下一篇 你知道葷與腥有什麼區别?【語文真奇妙】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