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嶺古道記遊
原創作品,文責自負。
古代福州士子進京趕考,大多走狀元嶺古道,狀元嶺即大北嶺古驿道,是福溫古道中的一段,起于福州新店鎮象峰村,終于宦溪鎮,主線全長3.6公裡。這條古道不僅是古代福州與外界的重要交通要道,還是古代福州學子進京趕考的必經之路,也是福州古代四大省際官道中的最重要的一條古道。
前些年遊曆浙江衢州時,走過江山到仙霞關的古道,也是當年陸遊入閩走過的山路,那條路應該是福瓯古道一部門。其中有黃巢遺迹,其率兵翻越仙霞嶺,劈山開道七百裡,直趨建州(今福建建瓯)。不過我對黃巢等農民軍沒有什麼好感,除了破壞,沒有建設,無非是洪秀全之流。
公交車兩部,在省人才公寓站下車,向上走十幾米,看見電線杆上挂着木牌,上面寫着狀元嶺登山道和箭頭。右手轉彎,上兩級台級,廣場上有卧石,上書“狀元嶺”朱紅大字。側後不遠處有石牌坊,過牌坊有石級蜿蜒向上延伸,那應該就是狀元嶺古道了。
牌坊兩側豎着八塊宣傳牌,上面說自隋唐以來,福州府一共出過二十六位文狀元,僅次于蘇州府,高居全國第二。另外,進士數量逾三千二百名。其中,大部分士子是從這裡出發,走狀元嶺古道,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看到如此多的前賢曾走過這條古道,足實令人感奮激發。我整了整雙肩包,踏上石階,走向狀元嶺深處。這登山古道路況不一樣,有時候是不規則的石塊鋪成,有時候是長條石塊砌成,有時候又是混凝土澆成。因為要翻越北嶺,山道沿山坡彎延曲折上升。兩旁樹林茂密,偶爾可從縫隙間,瞧見山坡一兩間村民房子,幾畝種着蔬菜的田地。越往上走,就看不到房子菜地了,有的隻是滿山遍野的樹林。
樹林裡有許多鳥,一路上啾啾不絕于耳,秋陽從樹葉縫隙間透洩而下,在古道上畫了一路的斑斓,時而又有小彩蝶翩跹于其上,彩翅在陽光下,閃耀出讓人愉悅的驚豔來。
約莫走了半小時多,來到了古道上的第一座驿亭,“三山覺路”。也就是一座外貌破舊普通的小屋,用亂石壘成,是村民們多年前在古亭遺址上重建的。當時隻有一座破敗石牌坊,上面刻有模糊的“三山覺路”字樣。
其實這亭子應該是古道上第二座,第一座是茶亭,是上山路上農家山莊那裡,為古代的郵亭,舊貌無從覓識,現在叫茶亭口。當年陸遊在福州時,曾到北嶺茶亭遊覽,并寫下詞作《青玉案·與朱景參會北嶺》:“西風挾雨聲翻浪。恰洗盡、黃茅瘴。老慣人間齊得喪。千岩高卧,五湖歸棹,替卻淩煙像。故人小駐平戎帳。白羽腰間氣何壯。我老漁樵君将相。小槽紅酒,晚香丹荔,記取蠻江上。”
三山是福州,覺是佛家語,大概意思是福州士子從這裡開始覺悟,走上仕途。網上說古道上許多石塊上有神秘符号,縱橫交錯,難以破解。其實根本沒有那麼複雜,那是工匠們擔心過路人下雨天石頭滑,踩上去會摔倒,故在光滑的石塊平面上鑿槽。
出了三山覺路亭,繼續向上走,古道上可以聽見溪流聲,山風也大了起來,吹在身上,把先前登山走路出的汗收了許多。不到半小時,一個轉彎,“樊公亭”到了。宋嘉祐三年(1058年),福州懷安知縣樊紀始建大北嶺古驿道,自此開辟形成閩都交通大動脈。後世砌石為亭,以記樊公之澤,故名。
隻是這樊公亭和前面的三山覺路亭一樣,破敗不堪,裡面拉着警戒線,貼有告示,讓遊客不要久留,以防塌壞砸傷。亭裡也供着佛像,牆上還寫着金剛經。亭外潺潺流水,翠蔭蔽日,野趣天呈,放在往日,倒是值得在此盤桓半天。隻是危牆之下,不能久立,還是上路為好。賈餘勇,登頂峰文昌閣去。
樊公亭到文昌閣有六百多台階,其海拔約四百五十多米高,是新建的仿古建築。閣道邊上石崖刻有“南無阿彌佗佛”大字。據地方志說,早年此處為閩王王審知女兒梳妝樓之地,稱為“郡主梳妝樓”,百姓又叫此地為“胭脂團”。這是稗官小說,漁樵野史,有時候聽聽可以,切莫當真。千年以前,這荒山野嶺的,一個郡主,在山頂住着,半夜裡虎嘯狼嗥,怎麼可能睡得着?
入閣内,上到樓上,有七八個當地人在煮茶聊天,桌子堆滿了零食。他們都是自帶茶葉茶具氣爐礦泉水,上到文昌閣,喝茶聊天。既鍛煉了身體,又和好友小聚,在這風景如畫的環境裡,比市裡的茶館強多了,而且又不要座位費。一般他們不到宦溪鎮,都原路返回到人才公寓。我是首次走古道,當然得走全程。聽說宦溪鎮上有家牛肉館,新鮮黃牛肉,網上口碑極好,更要去品嘗一下了。
- 上一篇 文明隻在三十米
- 下一篇 什麼樣的人最難在社會上立足?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