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讀書人的堅守

人們之所以痛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想得到某些東西的執念太深,因為太想得到這些東西,但是現實又很殘酷,因此形成了劇烈的反差,理想和現實的這種反差是造成我們絕大多數痛苦的根源。這兩天看《儒林外史》,在小說的第一篇章作者向世人展現了一個完美讀書人的形象——王冕,他幼時家貧,靠給地主放牛維持生計,勞作之餘他勤奮學習、研習繪畫技藝,天資聰穎再加上後天的修行,成為學識淵博、繪畫造詣高超的讀書人,不僅如此,他還有着高潔的品行,那首《墨梅》就是明證。在這本小說裡,許多讀書人寒窗苦讀、甚至傾其一生隻為求取一個功名,因為功名意味着榮華富貴、意味着世人的尊重、意味着階層的跨越,因此許多讀書人即使兩鬓斑白了,依然在科場上樂此不疲地打拼着,當讀書的目的變得這麼庸俗,作為一個讀書人的本分、人格操守、社會使命自然而然地也被抛棄了。

當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思想深深地镌刻在他們骨子裡的時候,王冕竭盡全力地守護着心中的那一片淨土,他追求至真至善的人生,隻是單純地為做學問而讀書,面對底層的勞動人民他有着深深的悲憫,建議統治者施行仁政,面對入仕的誘惑他選擇歸隐山林,這種歸隐不同于曆朝某些名士為擡高身價而做暫時的歸隐,他的歸隐是内心深處對完美純粹人性的一種堅守,無欲無求所以随性自在,一心向學所以純粹而高潔,在紅塵喧嚣之外精進修行,在青山綠水間涵養浩然之氣,比起追求世俗的成功,比起在名利場中蠅營狗苟,内心的平靜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幹幹淨淨地來,幹幹淨淨地生活,然後幹幹淨淨地離開,就像那句詩裡說的“不要人誇好顔色,卻留清氣滿乾坤。”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