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簡書

簡書,又回來了。

第一次用簡書的時候還在上學,大幾來着。既想寫點東西,又不想沾染那些無端戾氣,兜兜轉轉,最終選擇了簡書。簡書的鑽貝機制也頗有意思,成為激勵我在簡書創作的“第二曲線”。論過專業,編過小說,發過牢騷。

研一開始憋着一股念刑法博士的勁兒,讀文獻寫論文成了頭等大事;又想給自己預留一條做實務的路,法考便同時準備。不長時間,簡書的創作就落下了。

回而顧之,博途雖尚未圓滿,倒也在學術海灘上留下了幾粒沙,精進了些咬文嚼字的能耐。證也到手,助我尋了生計,暫時不用懇求父母的施舍。

之所以稱“又回簡書”,是因為在研究生畢業前的什麼時候,我回來過。印象裡,登陸是為了删文章。已不記得原因,更不記得為何唯獨留了篇《從就診見聞看醫患關系》,真是孤獨了它。可以确定的是,上次回簡書,我沒留下什麼。

實習、工作、愛與被愛……和簡書無關的人生向前延展,轉眼到了今天。或許是職場情場都已相對穩定,寫東西的心又躁動起來。去年加入北京市犯罪學研究會,想向年會獻拙作一篇,卻礙于字字斟酌式的偏執,到現在還沒寫完。

應該說,無論是出于功利亦或其他,我都熱愛學術寫作。如果把現在的法務工作拆分為行業、專業,行業所涉及的的商業模式和新技術,專業所偏重的民商法、公司法和數據保護、網絡安全等新領域,足以為我繼續鑽研刑事法和犯罪學提供更多視角。但這一年一篇的産出效率,着實無法滿足已經躁動的心。

這次,又回簡書。如果沒有過硬的靈感,可能不會再嘗試寫小說了。以不那麼嚴肅的表達,反思自己與周遭,暢侃法律與商業,是我所盼。

我雖自诩長期主義者,卻也深知體内無時無刻不在溢出的怠惰。我不打算與之對抗,所以不強迫自己日更。過去好像也試過開啟日更計劃——三天開啟了兩次。

但總歸還是要給自己定個目标。簡化來看,所謂目标無非是對數量和質量的要求。有點累了,還是拍腦袋決策吧。确保質量是首要的,自己看得過去即可;至于數量,每周兩篇以上,畢竟可支配時間不确定,不行再調。這麼随風搖曳的flag,希望能立住。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